【向上向好!铁岭报告!④】端稳“饭碗” 守“土”尽责
2024-09-30 17:51:41


金秋时节,我市田间“丰”景如画,饱满的稻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沉甸甸的玉米棒子展示着辛勤劳作结出的硕果,这片肥沃的土地,孕育着无尽的生机与活力。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我市是辽宁省粮食主产区和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740万亩左右,总产量80亿斤以上,粮食产量约占全省的六分之一。在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征程中,作为农业大市,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位,以坚定的决心和有力的举措,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进规模化经营,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了坚实力量。


2023年,我市以占全省13.8%的粮食播种面积,实现了占全省16.2%的粮食产量,其中,粮食播种面积744.48万亩,播种面积实现7连增。粮食总产量83.2亿斤,再创历史新高。粮食单产1117.5斤/亩,比全省平均水平(955.1斤/亩)高162.4斤/亩,比全国平均水平(779.4斤/亩)高338.1斤/亩,单产水平全省第一。


风吹稻谷香,水稻收割忙

藏粮于地

固本培元 守护良田沃土


我市地处松辽平原,拥有广袤而肥沃的土地。为了确保粮食安全,我市坚决贯彻落实藏粮于地战略,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守好“饭碗田”。


全市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决守住耕地红线,常态化开展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对非农化、非粮化问题进行严肃清理整治,加强耕地种植用途管理,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耕地质量有提高。截至2023年,全市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744.48万亩,较上年提高6.44万亩,为粮食生产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保护黑土地方面,我市持续向保护性耕作、高标准农田、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三大工程”发力。全市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281.358万亩,投入免耕播种机2216台(套),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有效提高了土壤肥力和水分利用效率,为粮食增产提供了有力支撑。


水稻机械插秧省时省力


我市与中科院沈阳生态研究所、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开展黑土地保护技术攻关,不断总结经验,优化黑土地保护技术模式。突出示范引领,以合作社、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开展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示范,总结形成了黑土地保护“张庄模式”,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昌图模式”,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广。其中以产业联合党委为引领、提升生产组织化程度为牵动、黑土地保护性耕作为支撑,形成集党建服务引领、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黑土地保护、智慧助农等多项举措于一体的特色“张庄模式”,以积极实践回答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谁来种地”问题,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铁岭方案”。

藏粮于技

科技赋能 提升粮食产量


“藏粮于技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近年来,我市积极引进和推广示范先进农业技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为粮食单产提升注入了强大动力。2023年,我市粮食单产水平达到每亩1117.5斤,比全省平均水平每亩高162.4斤,比全国平均水平每亩高338.1斤,单产水平位列全省第一。”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科长雷达声说。


我市在铁岭县、昌图县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连续实施全国玉米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项目,建设百亩攻关区2个、千亩核心区20个、万亩核心区10个,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区5个,将小面积高产攻关和大面积均衡增产相结合,示范推广粮油高产优质抗逆品种,集成推广二比空、宽窄行、机插秧同步测深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带动玉米主产区大面积均衡增产和效益提升。


科研人员正在查看田中玉米成熟情况


在全国玉米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昌图县亮中桥镇核心示范区,盛泰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秸秆全量还田模式种植的玉米直挺整齐、秸秆粗壮,棒大粒足。合作社理事长盛铁雍说:“现在我这地就像海绵一样,因为它秸秆还田之后土壤有机质增加了,土壤通透性也好了,雨大了它可以把水分吸收到土壤里,干旱的年头它还能释放出水分,今年这么大的雨水,我们都没受多大影响。”


盛铁雍说,为了确保玉米出苗,合作社采用了宽窄行种植技术,玉米宽行是80公分,窄行40公分,窄行上以密植的方式种玉米,宽行完全空出来,这样每垄玉米都成为了边行,可以起到通风透光的作用,增加抗倒伏能力,同时加大密度又可以提高产量。在春耕整地时,可以把秸秆堆到宽行上,窄行用于播种,这样的话不仅秸秆有处堆放,还能留出苗带,玉米出苗一点不受影响。在正常年景下,玉米亩产都在2000斤左右。


病虫害是影响粮食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粮食生长的关键时期,我市全面加强工作会商,落实落细“虫口夺粮”“一喷多促”等各项稳产增产措施。在玉米、水稻主产区主推应用生物农药防虫技术、迷向技术和性诱技术。在大豆和花生主产区主推生物农药防虫技术和性诱技术。玉米大豆“一喷多促”作用面积393.05万亩,全市开展统防统治面积达到420万亩,有效降低了病虫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玉米科学储运减损增收

规模化经营

集约发展 激发农业活力


规模化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开展以来,我市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目前,全市适度规模经营面积687.3万亩,占粮食播种面积的90%以上。积极培育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全市农民合作社8055个,其中省级示范社205个、国家级示范社45个。全市录入名录系统的家庭农场4876个,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304个,承担中央财政项目家庭农场123个。规模经营主体的活跃发展,有效发挥了粮食生产主力军作用,集约化经营管理方式既解决了土地细碎化问题,又解决了小农户想做却做不好、做不了的工作。这些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托管等方式,实现了集中连片种植,便于统一管理和机械化作业,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粮食产量和质量。


筑牢粮食安全的根本在人,只有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他们的种粮收益,才能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对此,我市积极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强化资金拨付和投入保障,按时完成补贴资金发放工作,惠及农户54万余户,累计发放补贴资金13亿余元,农民种粮积极性不断提高。同时,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实现产粮大县全覆盖,全市种植业保险承保700万亩,同比增长5.34%。保费总额3.26亿元,同比增长5.39%。市农业农村局携手保险公司,有效实施农业保险政策,用一份份“保单”分散了农民的种粮风险,为种粮农民吃下“定心丸”。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