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建筑特色 传承历史遗产——梧州市中山纪念堂建筑设计解读
梧州零距离APP 2023-03-02 11:26:56

开栏语:

梧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岭南文化和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拥有骑楼城、龙母庙、中山纪念堂、李济深故居、粤曲粤剧等岭南本土历史文化。今年,我市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成功获得2024年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承办权为新契机、新起点,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文旅产业,全面加快建设西江生态旅游带龙头城市和岭南历史文化名城,为广西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贡献梧州力量、展现梧州担当。为了更好地挖掘和阐发梧州历史文化内涵,迎接即将召开的2023年梧州市文化旅游发展大会暨承办2024年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工作动员会,即日起,本报特开设“讲好梧州故事”栏目,敬请关注。

作为各地的标志性建筑,中山纪念堂是与中山公园、中山路一样普及的市政工程。据不完全统计,从1912年至1949年,全国各地新建或改建了300多座中山纪念堂。

坐落在梧州市中山公园里的中山纪念堂,建成于1930年10月,它比1931年10月落成的广州中山纪念堂,早建成一年多,是我国最早建成的中山纪念堂。2006年,梧州市中山纪念堂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梧州市中山纪念堂是广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本报资料图)

建设缘起

孙中山生前为了组织北伐,曾三次驻节梧州,提出过开发梧州的宏伟设想。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1925年3月24日,梧州各界在大校场举行追悼大会。会后,时任梧州善后处处长的李济深倡议集资兴建中山纪念堂,纪念孙中山的丰功伟绩。1928年夏,中山纪念堂正式动工,但由于经费及战事原因工程暂停。1930年春,粤军进驻梧州,由第八路总指挥陈济棠拨助建筑费1万元,经营半载,迄1930年10月落成。

梧州市中山纪念堂的设计者是杨锡镠,梧州市城市建设档案馆现存杨锡镠的手绘建筑、结构设计图共12张。杨锡镠,字右辛,1899年出生,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前身的上海工业专门学校,中国近代建筑师,曾任《中国建筑》杂志社发行人、中国建筑学会第一至第四届理事、北京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他的主要设计作品有:“东方第一乐府”之称的上海百乐门舞厅、鸿德堂、梧州市中山纪念堂、交通部南洋大学体育馆、上海特区法院、南京饭店等。

1928年,杨锡镠在广西担任省政府物产展览会筹备处建筑科长,同时承担起梧州市中山纪念堂的设计工程。

梧州市中山纪念堂前广场旧照 (梧州市中华文化促进会供图)

选址布局

梧州市中山纪念堂位于北山之顶,枕山面河,气象雄伟,前望大江,后临百花冲,左邻冰泉冲与云盖山相隔;右为繁华之市区,西接抚河,地位高耸,形势庄严,合万方瞻仰之意。

纪念堂通过高约5米的大台阶与广场相连,广场布置了几何形状的绿地和植物,借鉴了法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广场中央原为莲花池,后改为孙中山的纪念雕塑。广场前通过长约200米的台阶直通山脚。

梧州市中山纪念堂建筑坐北朝南,左右对称,整体强调中轴线的原则,这是中式宫殿和西式纪念广场常用的设计手法,巧妙利用了山势地形,很好地塑造了庄严、纪念性的氛围。然而在后期的城市建设中,并未强调梧州市中山纪念堂的中轴线,而是在文化路的尽头处,另外开设了一处入口,这与广州中山纪念堂作为城市的主轴线有明显区别。

梧州市中山纪念堂区位图 (梧州市中华文化促进会供图)

建筑构思

梧州市中山纪念堂兼具了纪念和集会功能。根据《广州民国日报》1925年4月24日的报道,李济深提出,要建筑梧州市中山纪念堂,原因有三:一是孙中山为创造中华民国之勋,吾人为崇德报功起见,应有纪念堂,以垂永久;二是孙中山先生既有大功劳于国家,应建纪念堂使后人瞻仰,且时常深有感触,知道孙中山创业之艰难;三是梧州市内向无集会之地方,现拟建筑大规模之纪念堂,让市民有地方时常得集会之便利。

梧州市中山纪念堂主体建筑坐北向南,平面呈倒T字形。其前部正中有三堂拱形大门,内为大堂,东西两翼为办公,可沿楼梯上二楼,两翼布局同一层,更上一层为高塔。北侧为大会堂,堂内座位可容700余人,前半堂局部二层,可容300余座,并有机室一间,供放电影之用。梧州市中山纪念堂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日常市民集会的需求,体现了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思想。

在立面形式方面,梧州市中山纪念堂南立面东西对称,中高两低,塔楼顶部采用教堂的塔式圆顶。在东西向的外墙上,竖向的廊道,竖向的窗带,体现了装饰风格。整体属于“西式折中”的风格,带有点“装饰性”。大会堂的跨度达18米,顶部结构采用人字形钢桁架的方形屋顶。而方形屋顶外部是“中式”的歇山屋顶,铺上天青色琉璃瓦,它隐藏在东西向的塔楼后面。

中山纪念堂作为独特又普及的建筑形式,它承载着深刻的政治象征意义。除了中山陵、广州中山纪念堂采用中式建筑风格外,全国各地的中山纪念堂多采用西式风格,梧州市中山纪念堂就是采用西式风格为主的立面形式。但不论是采用中式还是西式,中山纪念堂都追求庄严宏大,以便弘扬“民族精神”。

对比杨锡镠先生的其他建筑作品如百乐门大舞厅、鸿德堂,发现其建筑立面都采用了中高两低的设计手法,且强调竖向线条,都采用了大跨度的钢结构体系。但这几座建筑的立面风格明显不同,百乐门舞厅是装饰主义建筑风格,鸿德堂是中华风格,而梧州市中山纪念堂是西式折中风格,可以看到当时的建筑设计师始终摇摆在“传统”与“现代”“西式”与“中式”之间,设计思潮在不断发生变化。

在建筑细节上,梧州市中山纪念堂立面简约大气,但细节丰富,形式优美,柱子和石座顶部采用独特的弧形收分造型,别具一格;主立面巧妙地将党徽、牌匾与建筑一体化设计,颜色丰富、协调;檐口采用中西结合的造型,中央是典型的西式穹顶。

梧州市中山纪念堂作为我国最早建成的中山纪念堂,从其选址布局、建筑体量、建造技术上看,属于民国时期重要的公共建筑,并且建筑形式优美、建筑档案保存良好。

笔者希望更深入挖掘梧州市中山纪念堂的建筑特色,传承梧州历史遗产,延续梧州历史文脉、推动梧州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

(欧阳权 冀肖明)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