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泉山畔金泉路  “金泉夜月”传美名
南充晚报 2021-09-14 16:10:00

顺庆区金泉路曾是南充名噪一时的美食街,路口的“美食大王”街头雕像仍留在市民的记忆中。昨(13)日,记者采访了解到,金泉路的街名因金泉山而来,而“金泉”二字的来源则与金泉井和“金泉夜月”有关。

现在的金泉路

家喻户晓的“金泉美食街”

金泉路街道两边遍布着不同类型的餐馆:中餐、火锅、特色烧烤、鸡鸭鱼虾特色馆,这里应有尽有。晚上7点左右,金泉路上美食飘香,餐馆里座无虚席,南充的“好吃嘴们”欢聚一堂,享受着夜间的休闲生活。

据了解,2006年,南充在金泉路上打造了一条美食街,并在路口立了一座高达5米的“美食大王”———橘黄色玻璃钢雕,这是南充首个平民造型的街头雕塑,其拿着筷子、笑口常开的模样一出现就吸引了市民的目光。从此,60余家餐饮店陆续入住金泉美食街。节假日期间,众多市民来到金泉路,与朋友一起品尝美食。

“虽然‘美食大王’的雕像在几年前已经拆除,但金泉路上的餐馆依然红红火火,金泉路美食街的概念已经深入南充市民的心中。”居住在金泉路附近一小区的市民李海东告诉记者,美食早已成为金泉路的代名词,每天有不少市民到金泉路来“觅食”;夜幕下,金泉路上随处可见吃得火热的食客。

“金泉”二字来源于水井

金泉路作为美食一条街在南充可以说家喻户晓,但金泉路中“金泉”二字的来历却鲜有人知。

早前,金泉路原本只是市区内一小段街市,只因毗邻金泉山(现顺庆区西山街道牌坊湾一带),所以才得名金泉路,而其中“金泉”二字的来源则与金泉井息息相关。

据《南充市志》记载,在初唐时期,有位著名的道士叫袁天罡,博学多才善识星象天文,曾在古西桥上游西侧一山中居住。当时,另一名星相学家李淳风去登门拜访。入门前,李淳风把自己头上的金钗取下来埋在路边,想用此试探袁天罡的法术。见面时,他对袁天罡说:“一路上跋山涉水,我把金钗弄丢了,你能帮我找回来吧!”袁天罡说:“我看你面带金气,不像说谎。可惜呀,你的金钗早已经化成水了。”一听此话,李淳风大惊失色,连忙拿起铁铲,回到埋钗之处。他挖开一看,金钗果然不见了,还涌出一股泉水。

品尝到清泉甘甜可口,周围的村民们就在泉眼处砌成水井,命名为金泉井。这座山也被当地百姓称为金泉山。

金泉路因金泉山而得名

古人还著有一首名为《金泉山怀古》的诗歌,阐释“金泉”的由来。诗中这样写道:“无端游戏亦神仙,钗化清流岂偶然。袁李不知何处去,空余夜月在金泉。”传说中,金泉井中的泉水清澈甘甜,冬暖夏凉,大旱的年份也不干涸;每当皓月当空时,皎皎朗月映现水面,所以后来才有了“金泉夜月”的说法,成为“南充古八景”之一。1705年,顺庆府通判王以丰也咏出《金泉夜月》的诗句:“清光闪烁一轮圆,浸入波心不计年。明是神仙藏玉镜,何尝有月在金泉。”

诗句中提及的金泉井一直保存到现在,位于顺庆区西山街道牌坊湾社区。这口井深约30米,井口直径近1米,井被一间大约2平方米石砌而成的“小屋”围着。1994年,金泉井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虽然没有任何“标识”,金泉井的历史渊源和美丽传说却在金泉山不断流传。

金泉山得名后,在金泉山旁边靠古西桥东头的一小段街市,从此得名为金泉街,与古西桥相邻,继而向西延伸形成如今的金泉路。

相关链接

历代文人墨客到金泉山题诗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了关于“金泉”二字的来历外,金泉山上还有着谢自然白日飞升的传说。据《南充掌故》记载,谢自然祖籍河北兖州,因父入仕客居南充。传说她自幼不食荤腥,7岁开始诵读《道德经》《黄庭经》,14岁后以松枝、柏叶为食。她云游名山,拜师修炼。唐德宗贞元十年秋,谢自然在金泉道场白日升天。

此后,历朝历代的文人纷纷来到顺庆府金泉山题诗。中唐诗人郑馀庆到过金泉山,并留有题诗刻于石崖,直到南宋后才被毁坏。果州刺史韦肃撰写了《仙居述》并刻在金泉山青霞观内。著名诗人施肩吾到金泉山并题写了《谢自然升仙》,后被收入《方舆胜览》得以流传至今。

元明清时期,金泉山是顺庆著名的风景区。很多文人墨客前来游玩,留下更多关于谢自然飞升和金泉山风光的诗。不过,“飞升”作为古老的传说,很少有人在意其是真是幻了。

(原标题:金泉山畔金泉路 “金泉夜月”传美名)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