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行署建筑群:南充不可复制的红色文化名片
南充日报 2021-06-26 09:17:55

树木郁郁葱葱,地上碧草如茵。在西华师范大学幽静的校园内,一片红砖黛瓦和灰墙相间的苏式风格建筑显得尤为引人注目,这就是川北行署办公楼旧址。

川北行署办公楼旧址一隅。

川北行署办公楼旧址不仅见证了胡耀邦在南充工作两年多时间里领导川北区党委、行署艰苦的建设、发展之路,也见证了西华师范大学多年来的建校发展历程。如今,已成为南充一张不可复制的红色文化名片。

苏式建筑承载厚重历史文化

6月24日上午,记者从西华师范大学北湖校区校门直入,穿过教学楼,映入眼帘的便是呈“品”字形的苏式建筑群和墙上镶嵌着写有“胡耀邦同志办公旧址”的金黄色字牌。走过带有水池的花园,经过藤蔓缠绕的长廊,原川北行署办公楼便伫立于眼前。走进办公楼,地板和墙壁已进行了全面修复,红色的地板、纯白的墙壁,木桌上摆放着老旧办公用具……

坐落在西华师范大学北湖校区另一处的川北行署礼堂也颇具特点。礼堂外观方正、中轴对称,呈“三段式”结构,是典型的苏式礼堂型建筑。进入楼内,过去的木地板已换成了水泥地,一部分墙壁斑斑驳驳,依稀可辨当年的木质结构。礼堂木制外墙已换成砖墙,淡红色的底调衬着门前一组运动员雕塑。

“胡耀邦同志办公旧址、川北行署礼堂等12栋建筑已列入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建筑,目前仍发挥着教学、办公等功能。”据西华师范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1952年9月初,川北行署撤销。之后,四川师范学院(现西华师范大学)迁入,川北行署办公楼成为学院办公楼。如今,川北行署旧址以及胡耀邦同志办公旧址和旧居房屋结构、外观仍保留原样。

见证南充发展艰苦岁月

目前,川北行署办公楼旧址有的用于教学,有的用于学生住宿。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一路走来,它见证了解放初期南充发展的艰苦岁月。

史料记载,苏式建筑群于1951年建成。当时,川北行署办公地便从仪凤街迁到此处,时任中共川北区委员会书记兼川北军区政委、川北行政公署主任胡耀邦的办公室也随即迁入。

据中共南充市委党史研究室编著的《中国共产党川北区历史》一书记载,1950年1月5日,中共川北临时工委、川北行署直属机关的干部抵达南充,随即展开接管、建设等各项工作。当年2月20日,胡耀邦抵达南充,主政川北区。

解放初期,整个川北地区城市建设都比较落后,为改变这种状况,川北区党委确定了建设新南充、推动建设新川北的城市建设方略。1951年,在胡耀邦领导下,川北行署第一次编制了南充的城市总体规划。当时规划了几条主要道路红线控制宽度,为南充的城市建设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根据当时重新规划的南充城市格局,新南充位于老城区西面,在模范街的出城口开辟了一个大广场,并在广场中间修了一座大花园,这个花园形状与五星相似,胡耀邦将其命名为“五星花园”。多年过去,五星花园至今仍然是南充市中心地区,见证了南充解放以后到现在的发展历程。

1950年,胡耀邦到川北后不久,在教育方面,提出要办一所全区性大学,行署文教厅根据他的指示,将三台县私立川北大学迁到南充市,与南充市川北文学院合并,建成川北大学,即西华师范大学前身,拥有学生1000多人,为川北地区及川北周边许多县的优秀青年接受高等教育打开了一条通途。

办公旧址打造成为纪念场所

川北行署建筑群不仅仅是一座座房屋,也是一段令人振奋的历史记忆,更是一张不可复制的红色文化名片。为纪念胡耀邦同志为南充人民作出的杰出贡献,传承红色文化精神,西华师范大学在胡耀邦同志办公旧址基础上打造出胡耀邦川北工作纪念场所。

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热潮中,不少机关单位和学校都自发组织人员来到胡耀邦川北工作纪念场所,感受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卓绝的创业干事精神。

6月23日,在胡耀邦川北工作纪念场所内,参观人员一边仔细观看展馆陈列,一边聆听历史资料介绍,了解川北行署特别是胡耀邦的工作历程。大家了解到,在短短两年多时间内,以胡耀邦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恢复和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为川北地区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大家纷纷表示,这是一场心灵上的洗礼,更是一次思想上的升华,一定要践行初心使命,汲取奋进力量,切实传承好、发扬好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据了解,纪念场所主要通过综合运用声光电等技术手段,结合文字、图片、文献等资料,以南下入川、民主建政、宣传统战、土地改革、发展经济、文化教育、情系川北七大板块,全面展示胡耀邦的川北工作生活经历,及对南充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所作的贡献。同时,纪念场所还对胡耀邦主政川北时的工作与生活场景进行真实复原。

(原标题:川北行署建筑群:南充不可复制的红色文化名片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