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秋收起义”路上的故事——那一夜,张家湾的红灯彻夜长明
萍乡市新闻传媒中心 2021-04-12 17:39:53

朗读者:邓建勋

开篇语:

4月18日,“重走秋收起义路”红色马拉松赛即将激情开跑。从芦溪县袁水源广场到莲花县高洲乡高滩村,这条36公里的萍马赛道上, 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脚下的路向我们诉说着革命先辈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红色故事。今天的我们,在这条路上寻访当年的点点滴滴,那嘹亮的冲锋号仿佛依然回响在耳边。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追忆秋收起义历程,铭记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扎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即日起,市新闻传媒中心新媒体部在今彩萍乡(APP)、中国萍乡网、萍乡发布微信公众号推出“聆听‘秋收起义’路上的故事”,敬请关注。本期为您讲述的红色故事为:《那一夜,张家湾的红灯彻夜长明》。


在安源镇张家湾村,有一栋砖木结构的小楼,坐东朝西,朱色门庭,颇有沧桑之感。九十四年前的一个深夜,正是在这栋小楼里,毛泽东主持召开了部署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军事会议,决定组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吹响了秋收起义的冲锋号。

      1927年秋,时任中共中央特派员、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书记的毛泽东,风尘仆仆从湖南赶到安源张家湾,这是他第七次来到安源。早在1921年,青年毛泽东就来到安源考察,走遍了安源矿区,下矿井了解工人疾苦。著名油画《毛主席去安源》描绘的就是当时的情景。此后,毛泽东多次赴安源考察,和刘少奇、李立三等一起领导安源工人运动和革命斗争。而这一次,他是为组织秋收起义的武装力量而来。

此前,在有了组织武装暴动的想法后,到哪里去组织兵力就成了困扰决策者的最大难题。而将视线投向安源,是革命形势的务实选择。尽管在1927年7月之后,中国革命一度陷入低潮,但作为中国工人运动的发源地,路矿工人大罢工的胜利成果及革命影响,使安源的革命力量依然雄厚!

毛泽东到达安源当晚,就在张家湾路矿工人子弟学校暨工人补习学校第一校召开紧急军事会议。这一夜,张家湾的红灯彻夜长明。毛泽东也在这晚挥笔写了那首著名的《西江月·秋收起义》。


《西江月·秋收起义》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在会上,毛泽东与湘赣边界萍乡、安源、莲花、醴陵、浏阳等地的党和军事负责人一起,学习了中共中央“八七”会议有关发动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精神,成立了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

  这次会议确定了起义的军事计划、暴动路线、口号,设定了白色五角星上缀镰刀、斧头图案的工农革命军军旗,实现了由党独立领导和指挥工农革命武装的重大转折。

  会议还决定将安源的路矿工人纠察队、矿警队和萍乡、醴陵、安福、莲花、衡山五个县的农民军等力量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下辖三个团,兵分三路,直插潇湘,进攻长沙。



  安源军事会议既是秋收起义的一次军事会议,又是前敌委员会的第一次会议,是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和中国工农红军建军史上的一项重要会议,是中国工人运动同农民运动、武装斗争三者开始紧密结合的标志,它确定组建的工农革命军是中国工农红军的前身。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