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凳垭村:昔日贫困村成网红打卡地
南充日报 2021-01-15 11:05:48

时值中午11时许,冬日的大雾渐渐散去,阳光缕缕洒向“果海酒村”。此时,“果海酒村”———顺庆区潆溪街道板凳垭村村民罗国焕正在为中午即将到来的客人准备菜品。“罗姐,你之前在上海上班,在繁华的大都市不好啊,跑回来做啥?”“俗话说‘落叶归根’,大城市再繁华也比不上自己的老家哦!” 罗国焕和身边的人搭着话,手里的活路却也没落下,利索地削着土豆皮。

在52岁的罗国焕眼中,家乡近几年的变化让她更愿意留在老家。公路通到家家户户,晚熟柑橘漫山遍野,城里人来休闲、消费,她也从一个农民转变为一名产业工人。

A 荒山变景区 村里大变样

沿着212国道一路向前,跟着指示牌的指示,很快就来到位于顺庆区潆溪街道的板凳垭村。道路两侧连绵成片的晚熟柑橘产业园渐渐映入眼帘。经过一座小桥,便见到十分醒目的“果海酒村”四个红色大字,大字下,大小不一、随意摆放的酒坛营造了恰到好处的酒文化氛围。

行走在板凳垭村,座座绿树环绕的川北民居,让人充分感受原生态的田园风光,别有一番诗意。村里,有酒居、书吧和咖啡厅,有功能俱全的棋牌室;民居前摆放着竹藤椅、老石磨、背篓背筐等老物件儿,青苔瓦片、野花野草,成了点缀村子的装饰品,传统与现代、自然与烟火气和谐交融。

图片 板凳垭村特色民宿吸引游客前来休闲、消费。

进入村里打造的酒文化博物馆,酒香便扑面而来。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酒文化书画,还能一品珍藏几十年的果酒佳酿;农耕博物馆,陈列着上百件农耕生产用具、生活用品、工匠用具等,与现代社会渐行渐远的传统农耕生产生活方式在这里鲜活起来,川东北地区农耕文化的历史脉络再现……

登上观景平台,田园风光尽收眼底。在这里,可以春看百花争艳,夏享绿荫绵长,秋觅橙黄橘绿,冬赏芦白梅红。

一个曾经基础薄弱、产业不优、全村无集体经济收入的省定贫困村,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集观光休闲、农耕体验、田园民宿、儿童游乐及酒文化于一体的特色乡村旅游目的地。“果海酒村”自2020年5月1日正式营业以来,已经接待了游客10万余人次,收入100万余元,成为了南充城边的网红打卡村。

B 农民变工人 生活比蜜甜

坐在自家门前,刚忙完活的罗国焕又忙着把门前的院子打扫一番。“游客来了,看着干净,心情也好很多。”罗国焕说,眼前这座青瓦白墙的房子虽然是自己的,但是自己平时并不在这里住。原来罗国焕和另外9户村民一起,将自己的老屋租出来做民宿。民宿出租后,每年可收租金1000多元,再加上自己在“果海酒村”务工,每年能收入2万多元。

和罗国焕一起在“果海酒村”务工的还有十多位村民。其中村民粟兵夫妇都在“果海酒村”上班,一个当保安,一个当清洁工。“我们两人都在里面上班,每年仅工资就能收入4万多元。”粟兵说,他们告别了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到头在地里找钱的日子,“如今穿上干净整洁的工作服,在青山绿水之间转悠,每天面对前来游玩的游客,有了更多时间陪伴家人,每天工作起来也精神抖擞。”

“现在‘果海酒村’还在继续扩大规模,我也希望能够尽自己的一点努力为家乡做贡献。”粟兵说,村里发展乡村旅游,不仅改变了村容村貌,还给村民带来收益,还让村民的身份从农民向工人转变。

近年来,板凳垭村引进顺发、川酒集团2家国有企业,以“果海酒村”和晚熟柑橘产业为支撑,探索出“生产经营、土地流转、保底分红、浮动收益、资产租赁、社会服务”六大增收模式,村级集体经济年增收12万元,人均年增收2000余元。如今,“果海酒村”铺就了村民的致富道路,带领着村民们向着美好的未来出发。等所有基础配套设施建好后,他们希望能够将“果海酒村”申报为市级3A级景区。

(原标题:昔日贫困村成网红打卡地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