蝈蝈“多子多孙”    “鸣虫之首”助群众增收
今日顺庆 2020-04-14 10:23:27

顺庆全媒体记者 刘洪和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这是《诗经》对蝈蝈的精彩描述,认为蝈蝈具有子孙繁多,家族兴旺的特征。日前,记者从顺庆区农业农村局获悉,渔溪镇三百梯村发展了20余亩昆虫养殖业,这其中就有“多子多孙”的蝈蝈。

4月9日,记者在渔溪镇三百梯村四川昆虫养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基地看到,20余个塑料大棚连成一片,大棚内,只见地面长有少量杂草,丝毫看不到昆虫的迹象。

“别看现在什么都没有,再等一个多月,大棚里面全是昆虫。”该公司总经理冯骏告诉记者,一只雌性昆虫每年可产卵40只,并留在泥土中,到第二年5月份,昆虫开始破蛹而出,50天后即可出售。“蝈蝈养殖投资少、见效快、获利高,而且不浪费任何资源,安全生产系数比较高,对环境不会造成任何污染。”冯骏介绍,一只蝈蝈的成本价在3元左右,销售终端价可卖到20—30元。去年夏天,他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投资了20余万元,养殖了10万只蝈蝈,产值达50万元,今年预计产值可突破200万元。“由于蝈蝈多生于庄稼地边,在农民眼中,它是名副其实的害虫。”冯骏说,现在实行集中封闭式养殖,当地老百姓大可不必不担心它会跑出来祸害庄稼。

据冯骏介绍,蝈蝈由于叫声响亮、体型硕大而被称为鸣虫之首。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有的商家利用它单纯的叫声和体态欣赏价值来招徕顾客,有些市民觉得蝈蝈叫声贴近自然,可以增加山野情趣。此外,还可以作为绿色食品进行深加工作为餐桌美食,同时,还可以促进与之配套的艺术编笼,成为生态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发展产业,企业盈利是一个方面,最关键要带动当地群众致富。为此,公司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流转了近300亩土地,发展昆虫养殖、菊花等药材种植,老百姓采取土地流转、在园务工等方式增加收入。该公司除了养殖昆虫外,还在该村发展了250余亩中药材,种植菊花。“我们鼓励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入园务工,有兴趣的还可以编织昆虫笼子,并以市场价卖给公司。”在冯骏看来,该项目的实施,既满足了全国大中城市人群的休闲消费需求,又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之路。

“目前,我们的市场比较广阔,主要是在省内各地加油站,以及大中型景区。”紧跟互联网大潮的冯骏,在发展农业产业的同时,时刻关注电商在市场营销方面的应用,目前他已盘下了南充火车站某酒店,作为电商平台的总部,开创自己的“互联网+”农业扶贫模式,拓宽该区农产品销售渠道,助力群众脱贫致富。“下一步,公司将抢抓市场、政策机遇,把昆虫产业发展为特色产业。”谈及未来,冯骏信心满满,同时,他也希望政府给予一定的支持。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