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持 人:《金融时报》记者 赵萌
特邀嘉宾:互联网金融千人会创始会长、中国互联网金融创新研究院院长 黄震
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 董希淼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 甄新伟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
那么,什么是区块链?中央为何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强调区块链技术与产业的创新发展?银行业应如何积极推进区块链技术的研究和落地应用?针对这些受到市场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黄震、董希淼、甄新伟3位专家对区块链目前的应用情况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立体式解读与预判。
《金融时报》记者:什么是区块链?在我国,区块链技术目前的主要应用领域是哪些?
甄新伟:“区块链”一词是个舶来品,英文称BlockChain,目前国际国内尚无公认统一定义标准,可简单理解为一种新的信息技术——分布式账本技术,即根据共同认可的协议,信息生产部门负责记录存储信息,也就是“区块”,而信息使用相关方之间通过“链”式加密方式传递,该方式更加充分保障了信息的公开、透明和不可被篡改,保障信息的高度共享与可追踪性。从功能上理解,“区块链”作为一个分布式记录的公共账本,这个公共账本由各个区块之间连成一个链条。目前,我国区块链技术应用最为成功的领域主要是民生领域、城市服务、跨境支付等。
董希淼: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多中心的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应用模式。从本质上看,“区块链”是一个多中心的分布式共享账本,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多中心化,即所有的交易都是点对点发生的,不依赖于单一信用中介;二是分布式,分布式账本意味着当交易发生时,链上的所有参与者都会收到交易信息,相关信息难以被篡改。由于区块链技术具有分布式、难以篡改、可追溯、开放性、算法式信任等突出特点,在数字金融、公共服务以及民生领域等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技术发展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
在金融领域,区块链技术离大规模商用还有一定距离,但在部分业务场景已开始从概念验证逐步迈向业务实践,包括供应链金融、跨境支付、资产证券化、证券结算等。例如,工商银行推出首个自助可控的区块链平台,已助力贵州扶贫、工银聚等项目成功投产;农业银行在国内银行业中首次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电商供应链金融领域;建设银行推出区块链银行保险平台,并成功办理业内首笔区块链国际保理业务。部分中小银行也积极开展区块链相关研究和应用实践。
黄震:区块链技术更可能先在监管、教育、社团管理等领域推进。从法律角度看,对于那些需要形成多方共识的数据,比如权属登记领域,区块链应用价值巨大。举例来说,房屋登记要先通过公示生效,然后才能取得房屋产权,商标、版权、专利的登记流程也是如此。如果在这些过程中引入区块链作为确权机制,便可以大幅提高效率。
《金融时报》记者:有业内人士认为,我国正在迎来推进区块链发展的“高光时刻”。在您看来,中央为何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强调区块链技术与产业的创新发展?又将对于推动区块链技术创新起到怎样的作用?
黄震:之所以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强调区块链技术与产业创新发展,是因为区块链的技术应用已经延伸到了数字金融、物联网、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从目前来看,区块链应用最成功的领域还是在数字货币和数字资产方面。近期,国外和国内业界的一些新动向,例如Facebook推进加密货币Libra发行等,都让区块链技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区块链在中国经过了10年左右的探索,已经出现了相关产业,今年是区块链技术商业应用的元年,中央释放明确的信号、政策利好的刺激将让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更加稳健。
甄新伟: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的情况下,中央强调区块链技术与产业的创新发展,是为了充分发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良好基础优势和比较优势,以“区块链技术”为突破口,为加速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换注入一股新鲜、强劲活力,助力高质量发展。
中央提出对区块链要高度重视,要求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实际上是要抢占区块链技术与应用上的先机,奠定全球领先地位,将推动中国区块链研究和应用掀起一个高潮。当然,同时要看到,目前区块链技术本身还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其定义并不清晰,还存在“去中心、安全性、高效能”难以兼得等难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还需要保持理性、尊重科学、把握本质、注重实用。
《金融时报》记者:您认为,银行业应如何积极推进区块链技术的研究和创新发展?
甄新伟:银行业天然就是一个区块链应用场景潜力巨大的行业,应当积极利用区块链技术的研究和创新发展,优化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效率,让区块链技术为银行业创造更大价值。一要统一认识,高度重视区块链技术在银行业的应用,及时组建一支高水平的区块链技术团队,根据本行细分业务场景,加紧研究落地区块链应用方案;二要注意做好区块链技术在银行新业务创新领域的应用,同时也要注意做好区块链技术对银行传统业务的重塑再造;三要加强与银行监管部门以及其他银行同业沟通、协作,区块链技术的推广更加需要机构间密切合作;四要注意加强与国内国际一流的信息技术公司交流合作,高标准做好区块链技术推广。
董希淼:随着区块链技术进一步发展成熟,其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价值将得到进一步体现,与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互补的潜力进一步提升,逐步向着多中心的强信任体系发展。但同时也要看到,区块链应用仍存在安全稳定性、隐私泄露风险、责任主体难认定等风险因素和底层技术有待发展成熟等问题。
下一步,我国应加大对区块链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要强化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努力让我国在区块链这个新兴领域走在理论最前沿、占据创新制高点、取得产业新优势。同时,全社会要杜绝趁机炒作区块链,特别是要将区块链技术与比特币等虚拟货币区分开来,要严厉打击以区块链名义实施金融诈骗等行为,如违法进行代币融资(ICO)。
黄震:我国在区块链领域拥有良好基础。发展区块链技术,一要强化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二要推动协同攻关,加快推进核心技术突破;三要加强区块链标准化研究,提升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四要加快产业发展,发挥好市场优势;五要构建区块链产业生态;六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金融时报》记者:“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毫无疑问,区块链和很多其他前沿技术一样,既可以创造价值,也可能被一些人恶意利用。您认为,银行业的区块链技术应用存在哪些风险?应如何规避?
甄新伟:银行业的区块链技术应用主要存在三方面风险:一是新技术不成熟的风险。如果区块链技术还不成熟,过早地应用到银行业务中,极有可能对银行业务造成不可估量的冲击;二是新旧模式并行下的管理风险。对于“分布式”与“集中式”两种信息模式并行下的银行业务管理,将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需要银行业提前做好预案;三是银行机构应用区块链技术的不同步性导致的监管风险。我国银行机构数量众多,银行资产规模、经营绩效、IT水平等分布很不平衡,巨大的差异导致应用区块链技术参差不齐,链上链下的数据紧密协同难度大,很可能造成银行业监管难度加大,监管成本上升。
黄震:要注意,区块链技术应用不要过早地切入代币或者数字货币领域,要更多地解决实体经济和社会生活中面临的问题。区块链最初的功能是记账,作为一个分布式的总账本,能够解决账本的信用问题、公证问题、审计问题、确权问题等等,这些应用容易延伸出来的,可以解决实体资产的数字化映射等现在已经确有需求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