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打赢脱贫攻坚战,人才是关键所在。坚持推动人才工作与脱贫攻坚工作深度融合,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用好用活各类人才,能为贫困地区发展注入强大动能,使基层一线成为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的舞台,形成人才工作与脱贫攻坚互促共赢的良好局面。

一、坚持人才优先发展,广纳贤士决战贫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坚持树立人才优先的发展理念,就是要以决战脱贫攻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为重点,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做到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推荐人才不拘一格,逐步形成多元化引才、精准化用才、项目化育才的人才工作体系,鼓励和引导各类优秀人才向贫困地区汇聚,最大限度支持和帮助各类人才在基层创新创业,有效助力脱贫攻坚。近年来,金城江区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紧扣“全力实施精准脱贫攻坚战”战略,把人才工作纳入脱贫攻坚总体规划,坚持人力资本优先积累、人才政策优先支持、人才投入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人才环境优先优化的工作导向,以强烈的紧迫感危机感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先后通过公开招考、动员返乡、特岗聘请等方式,引进党政管理、医疗教育、农业发展、企业经营等各类优秀人才1800多名,鼓励和引导更多优秀人才集聚、服务基层一线,助推全区48个贫困村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活人才创业激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栽不好“梧桐树”,就引不来“金凤凰”。金城江区属于欠发达地区,人才环境与先进地区存在一定差距。只有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障碍,持续优化人才服务、工作生活、锻炼成长等三个环境,建立灵活的人才激励机制,特别是加强对艰苦地区人才的服务和正向激励,提高人才在艰苦边远地区的获得感、让作出贡献的人才有成就感,确保各类人才来得了、待得住、用得好,真正为脱贫攻坚增添不竭动力。该区坚持加强工作机制改革创新,整合部门力量对各类人才的引进开发、管理服务、考核评价以及作用发挥等方面进行广泛深入调研,找准人才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结症,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先后出台《金城江区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金城江区人才工作运行机制(试行)》《高层次人才薪酬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等一系列机制,有效加快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步伐,推动人才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如建立区委常委联系服务优秀人才长效机制,把对人才的服务由周期式转变为常态式、慰问式转变为服务式,帮助各类人才解决安家、子女上学、就医等困难和问题600多件次,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创新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对在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从事专业技术工作20年及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开启职称评聘“绿色通道”,目前,该区共评聘基层专业技术人员4387人,其中高级322人、中级2245人,有效激发基层人才干事创业热情。

三、强化党政人才引领,铸造红色战斗堡垒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党政人才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骨干,更是脱贫攻坚战的主力军。发挥党政人才在引领、带动、服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一方面要点好将、选好兵,配强乡镇党政班子,精心选派贫困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另一方面要配好枪、练好兵,把帮扶后盾单位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的帮扶优势,让他们在脱贫攻坚一线磨砺本领、锻炼成长。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金城江区选好“将领”、派足“军力”,尽锐出战。为11个乡镇配备扶贫专职副乡(镇)长,落实乡镇扶贫工作站工作人员41人,选派优秀干部318名担任“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组织3043名党政人才与贫困户“结对子”,联系贫困学生6300多人,实现贫困村、贫困户、贫困生结对帮扶“全覆盖”。同时,配齐“军需”、建强“阵地”,步步为营。推行帮扶单位与工作分队队长、工作队员责任“捆绑”制度,捆绑下放各类扶贫资金1.5亿多元,创新“党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集体经济发展”等机制,在各项重大工作任务一线建起支部、竖起党旗、凸显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贫困群众解决农村危房改造、村屯道路建设、控辍保学等问题3632件。

(下转第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