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令整改3099家,罚了1258万元,问责345人!”10月下旬,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向自治区党委、政府进行督查意见反馈,有媒体登载了督察组的反馈意见,标题后半部分是一个“意味深长”的问句:“广西环保怎么了?”(据微信公众号“瞭望智库”)

督察组反馈的相关问题线索牵涉了许多地方,涵盖了诸多类型,诸如治污不力、喷淋装置干扰国控监测站运行、环境违法案件处理拖沓等问题都有涉及,甚至某市“市委常委会2017年工作要点明确的事项均未涉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这样的“疏失”也受到了点名批评,督察组的工作力度可见一斑。

此次面对“不玩虚招”的环保督查,河池倒是没留下什么大污点,相反还收到了积极的评价:虽说反馈意见提及了宜州刘三姐镇的固体废物案,但侧重点在于环保部门调查移送后案件进展缓慢,除此以外反馈中提及河池的地方就只有“投资23亿元建设铅锑冶炼产业园,有效减少污染”了。

河池一些地方“家里有矿”,也曾有一段时间过得“风风光光”。然而那段时间河池走的却是一段越来越靠近悬崖的错路,忽视环保引发了一系列的恶果,最终让小康之家一夕陷入困顿。关停污染企业,调整工业布局,大力整治环境,严格执行环保标准……警钟响起,河池猛然醒悟,从此努力转向绿色发展之路。

转轨很艰辛,河池工业甚至连续六年负增长。很显然,倘若环保标准松一松,一定会有几个大项目得以放行、上马,也一定会有更多的车间得以开工,那样,河池的工业数据就一定不至于那么难看。不过河池还是保持了定力,抵抗住了诱惑。

定力源自河池上下正确良好的心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河池的官民舆论场中,环保的紧箍咒一直在念。各级政府把环保作为工作重点、优先选项,哪怕这会影响眼前的经济效益,民间人士也心系空气、水质。报纸上常见关于绿色发展的报道,就连“龙江河突发环境事件”至今仍不时有作者提及,并不因难堪而有所避讳——这种形式的环保紧箍咒也许会让一些人觉得报纸“不那么‘干净’”,但牺牲报纸的“干净”来争取空气的干净,依然很值。

经过艰苦努力,河池已经扭转了工业连续6年负增长的不利局面,同时环境质量也得到了改善。小有成就,却不可小富即安,河池的绿色发展之路还要继续走下去,而在环保领域“战战兢兢”的心态也应该保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