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鱼

“你们娃娃钢琴考到几级了”“六级”“厉害哦”“厉害啥子哦,他们班上有个同学都马上都要考八级了”……

上周末,于女士带孩子参加四川省中小学生优秀艺术人才大赛成都赛区比赛,听到旁边家长的对话,忍不住扭头看了一眼。在家长旁边,蹲着两个约摸七八岁的稚气孩童。询问得知,他们不仅考了钢琴,还学了英语、奥数,考了舞蹈、书法,家中每天必须有一个人专门带着娃娃在这些培训班之间转场。

本来只是打算让孩子多一份体验的于女士,被这些聊天内容弄得十分不安。不比不知道,自己孩子竟与同龄孩子“差距”那么大!顿时陷入了“焦虑”。

这让人想起了上半年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的幼升小选拔事件。某校幼升小报名8000多人,经过网选、机考、面试三轮选拔,最终只录取60人,竞争之惨烈。不少家长为争名额,精心撰写“牛娃简历”:三个月半便能开口说话;一岁能熟练表达意愿,能和老美主动用英语交流;中班就能算微积分,懂得核反应堆、碱基配对以及RNA转录;会用Swift语言编写代码……想象力之丰富,令人跌破眼镜。

为了让孩子进入到名校,不断帮孩子积累优势,家长们恨不得孩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样样精通;唐诗宋词、四书五经,信手拈来;外语科学、时事政治,了然于胸。现在更要与时俱进,编程、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研发也要从娃娃抓起。

看着不禁让人有几分心酸。不管简历上的内容真假,我们都能看到家长们心力交瘁的身影,和被教育焦虑深深折磨的、不堪重负的内心。

教育焦虑,是在独生子女政策大背景下出现的子女教育问题,6个大人对着一个孩子,大家的教育目标都是奔着把孩子培养成完美的、高大上的“天才”儿童。家长们焦虑:我的孩子一定不能输,一定要比我强;老师们焦虑:评优、晋职、绩效奖金都与学生分数挂钩,要高分就得施压。

所以,哪怕教育部明令规定坚决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去小学化”倾向;哪怕专家们再三告诫“超前教育”“拔苗助长”的严重后果;哪怕家长心疼孩子小小年纪承受生命不堪承受之重,他们也依然热情不减,争先恐后地往前冲,唯恐自己的孩子从一开始就“输”。

去年两会前,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出现择校、学区房等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今后将提倡集团化办学,力争将优质学校资源均等配置。但是,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速度,优质教育资源供应的程度,目前还是赶不上家长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因此,对教育的焦虑仍然无法抚平。

“社会在变,教育该怎么变?”实在值得所有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