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市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共享发展理念,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一、教育事业不断发展

筹措资金8568万元,新建22所幼儿园,建设38个单项工程;筹措资金32865万元,实施新建、改扩建、维修校舍项目249个;筹措资金21500万元,为27.5万多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分别安排建设资金500万元,建设河池市卫生学校的药剂、宜州区职业教育中心的计算机应用2个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发放学前教育免保教费补助金932.25万元,受助幼儿12430人;发放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9738万元,受助学生190410人;发放普通高中和中职贫困生助学金2920万元,受益学生20860人;为66000名高中阶段学生免除学费,免除金额2459万元;发放大学新生路费885万元,受益学生7032人。

二、就业创业有序推进

落实创业优惠政策,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就业援助月和“春风行动”等专项服务活动,促进各类重点人群多渠道就业。截至9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3781人,完成全年任务的98.13%;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925人,完成全年任务的83.51%;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628人,完成全年任务的81.4%;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53317人次,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的106.63 %;城镇登记失业率2.47%,低于自治区目标控制数2.03个百分点。深入推进河池·深圳劳务合作,今年共组织13场深圳对口帮扶河池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专场招聘会,邀请深圳市100多家优质企业进场招聘, 提供就业岗位近7万个。扎实推进大化、环江、都安、巴马等4县农民工创业园建设,目前,已入驻企业109 家,带动就业3930人。督促、指导各县(区)开展就业扶贫车间建设工作,为企业落实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补贴政策,目前,我市已挂牌认定扶贫车间16家。

三、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巩固提升全民参保登记成果,全面推动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截至9月底,全市社会保险参保人数641.1万人次,完成全年任务的107.37%;基金征缴收入19.56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99.11%;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60.02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99.70%。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市城市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统一提高到每人每月580元和每人每年3800元。截至9月底,全市累计救助城乡低保对象301.42 万人次,发放补助金5.98 亿元,城乡低保对象人均月补助分别达到358元和194元;保障特困对象15.8万人次,发放救助供养资金7028万元;纳入孤儿保障10178人次,发放孤儿保障金620.84万元;救助乞讨人员16385人次,支出救助资金119万元(估计数);为困难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共18.86万人次950.22万元,为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共39.03万人次1962.2万元;发放优抚对象抚恤补助资金7800万元。优抚安置制度进一步落实,给予891名退役士兵发放经济补助共计1276.75万元,完成安置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28人,占78%;组织开展2017年退役士兵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工作,实训人数630人,占报名人数的95%。住房保障成效显著,截至2018年9月,累计完成公共租赁住房分配入住34169套,其中今年新增分配1072套,累计完成政府投资开工建设公租房总数的94.35%,排名全区第一;如期完成棚户区改造国家目标任务4334套,开工率达100%,并超额完成基本建成任务5174套,占目标任务4636套的111.60%。

四、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

市委、市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最大的发展机遇,聚焦深度贫困地区,聚焦重点领域攻坚,层层压实责任,打好脱贫攻坚战。“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2018年9月,全市“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各项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建成7个种牛繁育示范基地,出栏肉牛12.1万头;油茶种植19万亩,总面积突破124万亩,建成千亩高产示范基地14个;建立扶贫产业示范基地1968个,覆盖622个贫困村,市级重点推进的17个“十大百万”扶贫产业高效标准示范基地建设进展顺利。有4个示范区通过自治区级农业核心示范区考评验收。今年5月,全区产业扶贫现场推进会在我市召开,都安县“贷牛(羊)还牛(羊)”模式在全区推广。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效显著,截至2018年7月20日,2016—2017年度项目开工率、用地落实率、搬迁精准率均为100%,累计搬迁入住12.83万人。发挥保险优势助力脱贫攻坚,继续实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项目,参保对象为2016年、2017年已脱贫和2017年底未脱贫共74.98万贫困人口,支出保费911万元,并将意外身故残疾的保险额度由3万元提高至3.5万元。

五、健康河池建设加快推进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新成效,出台《河池市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施方案》,将河池市人民医院和大化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作为全市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以点带面推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工作开展。截至9月底,全市共建立医疗联合体373个,全市乡镇卫生院医联体建设参与率为50%。基本公共卫生工作打开新局面,目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达到人均55元,全市建立健康电子档案3267915人,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96.56%。健康扶贫工作稳步推进,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合率达100%,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患病住院实际报销比例为68.98%,29种门诊特殊慢性病实际报销比例为66.51%。全市家庭医生团队与居民签约1918965人,辖区贫困总户数114201户447679人,参加签约服务447679人,贫困人口签约率达100%。推进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实施“共建共享”模式建设河池市人口健康信息平台。2018年9月底,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现场会暨电子健康卡便民应用推进会在罗城县召开,我市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获国家、自治区肯定。

六、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

不断完善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建设104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项目,9个广播电视乡镇无线发射台站,31908户直播卫星户户通设备已全部发放到位,1233家农家书屋出版物补充更新书桌椅已配备,建成村(屯)级篮球场39个,安装健身路径121套、移动式气排(羽排)网柱40个、乒乓球台103个,环江县全民健身中心、环江县体育馆、罗城县体育场、东兰县体育中心建设有序推进,巴马县体育馆已经完工。“两馆一站”、大型体育场馆正常免费开放,举办各类活动1300余场,服务群众120余万人次。

七、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高

以保稳定保平安为主线,维护社会稳定有新成效。扎实开展反恐维稳、信访维稳、处突维稳、安保维稳等专项工作,守住了“不打响、不炸响”底线,实现了“五个严防”“三个不发生”的工作目标。今年1—9月,全市信访总量、集体访人次与上年同比分别下降26.19%、35.7%。以大防控大建设为重点,社会治安防控有新成效。推行“公安+N”治安防控、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控、保安监管、民爆物品“双全”管理等河池模式,全市共有6万多辆电动车(摩托车)安装“车卫士”、1700多户商铺及居民住户安装“家卫士”、625所学校安装“校园卫士”,今年以来没有发生一起恶性精神病人肇事肇祸案事件。2018年以来,通过优化指挥、情报、技防、巡防、物防、公共安全监管“六位一体”的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市建成天网视频监控、联网智能卡口、视频卡口等一批情报平台,有效协破案件、抓获网逃人员,使街面抢夺、抢劫、盗窃案件同比分别下降73.24%、44.9%和20.48%。深化公安改革有新成效,率先在全区完成户口审批权限下放,全面实施户口登记一站式办结制和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制度,全面放开异地驾考、异地申领驾驶证和异地机动车检验服务。“放管服”改革工作顺利通过广西公安机关全面深化改革第三方评估验收,人民群众对公安改革成效的满意度为98.37%,高于全区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