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穷穷一时,志短短一生。一个人若没志气,给他再多物质帮扶,也只能救济一时,却满足不了一世。”日前,在参加都安瑶族自治县新时代讲习所“脱贫故事”巡回宣讲报告会后,板岭乡旱塘村村民梁秀红说:“等、靠、要只会越来越穷,只有奋斗才能获得幸福!”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志”。近年来,都安始终把贫困群众精神脱贫摆在前面、放在重点、抓在首位,积极探索“三个一批”精神脱贫扶贫模式,大力实施素质提升工程,补足脱贫攻坚、全面小康路上的精神之“钙”,有效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精神脱贫之路。

办好一批新时代讲习所 树立群众脱贫信心

为及时把党的扶贫政策传达到千家万户,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树立脱贫光荣的正确导向,都安按照有场地、有机构、有师资、有制度、有标识、有资料的“六有”标准,在全县19个乡镇248个行政村(社区)、23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新区全面建设“新时代讲习所”。

“新时代讲习所”按照县委、县政府实施的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产业攻坚战、住房保障攻坚战、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教育健康扶贫攻坚战、就业扶贫攻坚战“六大攻坚战”总体目标,针对不同类别、不同对象“量身订制”讲习内容,巩固脱贫成果,补齐精神短板;邀请懂农村、懂农业、懂农民的技术专家、脱贫之星、种植养殖大户带头人、村“两委”成员、驻村“第一书记”等,组建县、乡、村三级“精神脱贫”典型宣讲团。紧紧围绕“八讲八促八进”活动载体,扎实推进讲习所实现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医院、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新区、进扶贫车间、进牛场、进“两新”组织”扶贫领域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新时代讲习所”290个,开展讲习活动120余场次。

建好一批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夯实群众脱贫基础

借中宣部实施贫困地区民族自治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工程项目的东风,都安把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纳入脱贫攻坚一盘棋统筹、一张图建设、一把尺验收。

在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一个文化活动广场、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简易戏台、一个宣传栏、一套文化器材、一套广播器材、一套体育设施器材”的“七个一”工程标准,高标准建设,受到群众好评。截至8月底,全县248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面启动,已建成并投入使用238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建成,成了丰富群众文化、倡导乡风文明、传播方针政策的宣传窗口与阵地,推动了农民自我教育、自我转化、自我提升,促进了社会和谐、邻里和睦,实现了文化惠民的精神乐园。

开展好一批文化活动 凝聚群众脱贫精神力量

在脱贫攻坚啃硬骨头工作中,为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都安精心策划开展了以“脱贫攻坚在行动 凝心聚力惠民生”为主题的送文化“五送”活动。送电影,结合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每个村每年至少放映3部以上“精准扶贫”题材电影,同时,在放映前播放《都安好人》宣传短片和脱贫致富题材的科教片;送书,为全县贫困村每个农家书屋更新配送一批脱贫致富、养殖种植、法律法规类等农村实用书刊,提高贫困群众依靠自己脱贫的自主性;送戏,结合开展“千村万户文艺惠民工程”,以扶贫题材为内容,用戏曲、快板、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题材形式,在全县巡回演出;送直播卫星“户户通”,完成“户户通”设备发放安装工作,让偏远的贫困村通过户户通设备可收看和收听到50多套电视节目和20多套广播节目,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也为他们了解外部世界、获取致富信息开辟一个崭新的渠道;送人才,围绕“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文化惠民”的目标,制定实施乡土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建立乡土文化骨干培训网络,对现有乡土文化工作人员采用岗位培训与学历教育培训相结合的办法,有计划地进行分期分批培训,提高乡土文化人才的文化知识水平和才艺技能。

在“送文化”的同时,还扶持和引导农民开展“种文化”活动,组织成立各类文化活动团体和组织,鼓励群众参加各种兴趣团队,推动各乡村文艺团队扩大数量、提升质量,让他们成为乡村文化发展的带头人,让文化在乡村播下种子,开枝散叶,从而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凝聚脱贫攻坚强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