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青白江人和学校,崭新整齐的教学楼群、干净宽敞的塑胶操场、随处可见的绿植,让每一个对山区学校有着破旧、环境差等刻板印象的人感到惊讶。人和学校的巨大变化凝聚着一位60岁老人40年来的全部心血,他就是人和学校原校长——白德全。

白德全的妻子说:“如果有一天他死了,学校一座座楼房就是他的墓碑,一片片瓷砖就是他的祭文。”

熟悉白德全的人都知道,这样的表述并不夸张。40年来,他辛勤耕耘、艰苦奋斗,将自己的青春和心血完全献给了这所学校以及这里的孩子,让一所山区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青山作证 思源楼作证

2001年,当白德全被任命为人和中学校长的时候,学校里几乎所有的教学楼都是危房。“这样的教学条件,学生如何安心学习,老师如何安心教学?”白德全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为消除安全隐患,改善办学条件,他开始不断奔走争取资金,十年来从未间断。为了把争取到的每一分钱用到学校建设上,他自己带领民工投入到校舍建设中。从挖地基到搭框架,从搅拌灰浆到给砖浇水,从贴地砖到安门窗,他都亲自把关。为了赶工期,他就和民工一起干通宵,放假也不休息。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第三幢住宿楼顺利投入使用,并取名为“思源楼”。“我们学校的建设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起这个名字的意义就是让孩子们懂得感恩,饮水思源……”

十年间,人和乡外出务工的人越来越多,留守儿童也不断增多,家长纷纷将孩子送到学校寄宿,学校现有住宿楼的承载量又成了问题,为此白德全当机立断决定要再建一座宿舍楼。想法是好的,但由于教育经费相当紧张,根本无法申请到足够的资金,白德全再一次通过社会爱心资助,筹集到了建楼所需的近50吨钢材以及80万元资金。修建学生公寓期间,他奔走在工地的每一个角落,提灰浆、运钢材,为工人们送水、送饭……只要是为了学校建设,他都干。

当时,人和学校没有单独的变电房,全校供电仅靠一根细细的线缆,由于地处山区,寄宿学生较多,完全无法满足全校师生的用电需求,晚上学生在学校温习时,也只能开一半的灯。于是他四处奔走,寻找款项支持,在区教育局领导的牵头引导下,学校得到了社会爱心人士的捐款。为节约经费,确保更多的钱用在设施设备上,白德全仍然亲自上阵,为电工师傅打下手。线缆必须要穿过学校操场下一条低矮狭窄的暗河沟,他毫不迟疑打开盖口,钻进只容得下一个人蜷着身子才能通过的深沟,行进100多米,将笨重的线缆拉到了另一个出口……干活的师傅也不由感叹“白校长真是能吃苦!”

如今,人和学校已建成学生食堂、教师宿舍、学生宿舍、教学楼等共计十栋新楼,约14000多平方米。“思源楼” “启智楼”“习智楼”“腾飞楼”“馨怡楼”“静怡楼”“德馨楼”……每一个名字都蕴含了学校教职工对学生的深切期盼和谆谆教导。“

谢谢您 白大爷

从教40年,从一名普通的教师成长为一校之长,白德全始终坚持“爱的教育”。他经常对年轻老师说的一句话是“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温暖学生。”人和学校是我区留守儿童最多的学校,这里近80%学生的父母都是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为照顾好这些孩子,白德全想尽办法改善学生伙食和住宿条件,尽量让学生吃得香甜、住得舒服。只要没有外出,他一定会陪学校的孩子们一起跑步锻炼。没有特殊情况,每晚他都会去查寝,只有看到每个学生都休息好后,才会安心离开。连学校里的生活老师都说:“白校长比亲生父母还关心娃娃。”

有一个孩子,刚被送到人和学校读书的时候,体重比同龄人轻了一半,连家长都担心孩子住校后情况会不会更糟糕?时任校长的白德全毫不犹豫地接收了这个孩子。他叮嘱班主任“要给予孩子特别的关心和帮助,有问题及时反映。”他还告诉其他同学“不能欺负他,要格外地呵护他。”在食堂碰到了,他还会主动给孩子打饭。

在人和学校,类似的特殊儿童每个班级都有,他们有的肢体残疾,有的智力有缺陷,有的身体羸弱发育迟缓……白德全能清楚地说出每一个特殊孩子的情况。他还带头倡议全校师生捐款,让贫困孤儿得以完成9年义务教育,避免因贫辍学。

学生现在亲切地称白德全为“白大爷”,有个学生在作文中写到:“白大爷,您好!当我们孤独,想念远方亲人时;当我们内心矛盾,遇事想不开时;当我们淘气,与同学发生矛盾时;当我们家庭变故,遇到灾难时……您都会在第一时间出现在我们身边,点亮我们心中的明灯。谢谢您……”

润物无声 他们成了你

白德全的女儿白兰娟师范毕业后,原本可以留在城区学校工作,但最终还是选择回到了人和学校。“刚开始还是有点不愿意,谁不想离开山区去更高的平台发展呢?我爸说,这里的学生更需要像我这样的大学生……”在父亲的教导和影响下,白兰娟回到了这所山区学校,和父亲一起投身于山区孩子的教育事业。

2014年,刚刚从重庆师范大学数学教育研究生毕业的张宝在招聘会上见到了前来招聘的白德全,起初他对这所山区学校抛出的橄榄枝很是不屑,“那时的我还是和大部分人的想法一样,自己研究生毕业怎么可能去山区工作呢?”白德全为了说服他,拉着他聊了两三个小时,给他讲自己的教育理想、讲自己在人和学校几十年的教育感悟……张宝说,作为一个师范生,从白德全那里,他第一次开始认真思考自己从事教育事业的意义是什么?他被白德全的真诚、对山区教育的执着打动了。白德全请求张宝随他回学校先看看再做决定,就这样张宝来到了这所完全陌生的山区学校,并最终决定留在这里。

后来,张宝与白兰娟相知相爱,组建了家庭。“很多人都觉得我们是一家人,白校长肯定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便利,其实在他的心里,最重要的还是学校这个大家,对于我们这个小家,他常常忽略。”张宝告诉记者,他们家的日常话题和一般家庭很不一样,岳父和他们谈论最多的就是如何上课,如何教育学生……“他有时候还会去教室听我们上课,发现有什么问题,回家指出来……”

在人和学校,还有很多像张宝一样的年轻老师,在他们心目中,白校长是他们教育事业的引路人,更是他们克服困难一路前行的榜样。

钟春燕是人和学校的美术老师。她还记得,2012年自己刚到学校第一天,就被白校长请到家里去吃饭,这一吃差不多就是一个月。“我人生的‘第一桶金’还是白校长帮忙保管的呢!怕我不会用钱,乱花了。”说起往事,钟春燕仍然感到“很温暖”。

“我只想安安心心做事,让学校得到发展,让教师生活愉快,让学生健康成长。”这是白德全最朴素的心愿,他用四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用心托起明天的太阳。 文/图 高雪

白德全入围第六届四川关爱明天“十佳五老”

本刊讯 (记者 高雪) 10月9日下午,由四川电视台、华西都市报、精神文明报、新华社四川分社等14家媒体组成的联合采访团来到我区人和学校,对入围第六届四川关爱明天“十佳五老”志愿者——原人和学校校长白德全进行采访。

作为本届四川关爱明天“十佳五老”志愿者评选成都地区唯一入围候选人,白德全扎根山区教育40余年,为山区农村学校的发展和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殚精竭虑。在他的影响下,学校凝聚了一支稳定、和谐、奋进、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通过全体教职工的努力实现了人和学校从山区学校教育资源落后到教育资源优质化的华丽蜕变。区关工委执行主任涂忠模介绍:“白德全同志扎根山区教育40余年,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热情的亲密关心关爱山区儿童,为人和学校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据悉,第六届四川关爱明天“十佳五老”评选活动于2018年8月3日启动,由省关工委、省委老干部局、省文明办、团省委、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四川广播电视台、四川党建期刊集团联合主办。全省各地共报送参评人40名,初评后确定了30名符合条件、事迹突出的候选人。评选活动将采取“广泛推荐、社会参评、媒体宣传、评委会评审、社会公示”的方式进行,最终将评定“十佳五老”奖10名和提名奖12名,并予以公开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