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假最后一天的晚上,几家朋友约着小聚。都是50上下的人了,点的菜大都是清淡的鱼类和素菜,喝起酒来也是浅尝辄止,再不复年轻时的随性和放纵。当然,聚会的主题还是“国庆快乐”,共同的感慨是“日子像飞似的,还没觉得怎样这7天就过去了”。

的确,天气晴好,温度适宜,身心康健,家人环绕,卡里有钱,身边有车……这样的日子,又怎会过得不快?

国庆前一天,上大学的女儿放假归来,本来做好了大吃大喝的准备,没想到第一顿饭女儿便积了食,又吐又拉折腾得不轻,第二天见到她姥姥时脸色还是蜡黄蜡黄的。我那威武的老妈,一把把孩子拽过来按在沙发上,不由分说脱下袜子开始按摩她脚上的穴位。刚开始,女儿又疼又痒又喊又笑,可不一会儿就感到轻快舒适,像小猫一样乖乖地安静下来,脸色也好看多了。我亲爱的老妈一边气喘吁吁地用力,一边教女儿自我保健的方法,还不忘自我吹嘘:“姥姥就是你最好的良药。”老爸在一边酸溜溜地跟女儿吐槽:“你姥姥也就是对你和你弟弟才费这么大劲儿,我都从来没这待遇。”我的眼眶微微发热,父母年纪渐长,可是尽心尽力地为我们分忧的心却从未减弱半分啊。

假期第三天,一大早就去洗车,洗车的大姐说要十五块钱。问她怎么涨价了,大姐说过节不都是有加班费么?我说老客户了还是十块钱吧,就不由分说地扫码付了钱。大姐洗车洗得很仔细,我站在一边有一搭无一搭地跟她闲扯。她说从八月十五开始就每天从早忙到晚,累得晚上翻身都疼;说她老公超级沉得住气,每天都来得很晚,她自己要先干好久;还说最近不大见我妹妹过来洗车了……扯着扯着我心里就不得劲儿了,掏出手机要给她再付五块钱。结果这大姐反倒死活不愿意了,说多来几次就行了……事情最后就成了这个样子。我琢磨着,是不是下次我去干脆别付钱了,直接聊上十五块钱的就行了?玩笑归玩笑,干哪一行都不容易,谁都有被倾听的需要,理解万岁。

假期里女儿还郑重其事地跟我说,网上有个玩法:用常用的输入法写一个“我”字,再依次点跳出来的第一个字,直到连成一句话,会说明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或者你的喜好。听起来似乎有道理,于是我们逐一试验。女儿连出的是:“我在图书馆等你。”嗯,真是个爱学习的孩子。我连出的是:“我不用你了。”这也太神奇了吧?太符合我独立的性格了!我一高兴就发了条朋友圈,想看看朋友们都会连出来什么话。不一会儿,一堆评论汹涌而来,五花八门,无奇不有。有“我们的感情”,估计是个情商高重情感的;有“我们都是好孩子”,一听就是宝妈的口气;有“我们的生活方式什么时候回来呀”这种超长句子的,大概是想找回从前的快乐;还有只打出“我们”“我给”两个字的,也许是合作给予的意识强……我把这些想当然的分析一一回复,许多朋友觉得还挺准的,让我很是得意了整个假期。

好久不见的朋友放假从外地归来,一壶清茶,几盘小菜,三五句话就回到从前。尽管工作环境各异,居住地域不同,却依然尊重对方的生活,认同彼此的想法,谈到兴处,拍案大笑,庆幸岁月有情,光阴厚道,对方依然是那个三观契合、天真纯良的她。顿时,饭菜飘香,友情芬芳,心情也随之满足、飞扬。

细细端详,飞快的日子到底是什么模样?就应该是这样的吧!有时是微微泛红的眼眶,有时是理解确认的目光,有时是隔着手机屏幕传来的微笑,有时是相看不厌的地久天长,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却有着接二连三的小感动和小开心,让我们不觉时光飞逝,让我们感受幸福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