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种秋收,春华秋实。9月30日,福洪镇哼哼农场,我区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 系列活动——青白江·蓉欧特色生态产品文化节活动现场,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早上9点钟,平时安静的村庄热闹了起来,一路上三三两两的村民赶往活动现场。“庆祝的可是咱们农民自己的节日,得去看看。”大妈乐呵呵地吆喝着。活动入口,金黄色背景的展板上悬挂着玉米、红辣椒、茄子,预示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好年景。

再往里瞧瞧,哟,早已卖开了、买欢了。50余个展台玲琅满目,有机猕猴桃、绿壳鸡蛋、黑花生、九龙花椒油、果树苗……全区特色农产品一一亮相。

“这是我们公司的白玉菇,经过特殊的工艺处理,可以保鲜一个月。”“我们农场实施无公害化管理,种出来的猕猴桃特别甜。”……企业工作人员正卖力地介绍着自己产品的优势。

“丰收节给我们带来了强烈的幸福感,做农业大有奔头。”今年荣获全市“优秀”农业职业经理人的兴迪家庭农场主李兴健说,今年他种植的100余亩桃子获得了大丰收,均价卖到了20元/公斤。

随着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丰收”二字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量的丰产,让农民腰包鼓起来成为新时代“丰收”的新内涵。

据悉,“蓉欧特色生态农产品文化节”既是我区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重要内容之一,又是一次对我区蓉欧特色生态农产品的集中展示。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多角度、多元化打造了一场属于青白江农产品的盛会。线上,依托封面新闻电商平台,通过秒杀活动作为载体,让青白江区优质农副产品搭上电商快车,将品牌影响扩大至全网,驶向蓝海市场,助力全区农村电商崛起;线下,在3000平方米户外草坪布展,30余家本土龙头企业参与展示,打造具有高辨识度和丰富文化内涵的知名农产品牌,提升青白江区农产品价值,在国庆节之际,带给大家不一样的体验。

“收成已不再是难题,如何把农产品卖个好价钱才是我最关心的问题。”来自城厢镇壁峰社区稻虾养殖户向明春的这句话,道出了很多农民的心声。

为此,壁峰社区探索出了“大园区+小业主”的发展新模式,合作社负责集中土地,搭建农业大园区,制定发展大方向,统一宣传包装销售;小业主以家庭农场的形式流转合作社的土地,在园区内发展符合产业规划的一、三产互动。

有了合作社这个后盾,像向明春这样的小业主踏实了不少,宣传、包装、销售,他都不用再过多操心了。

丰收节给农民带来的是客流,是广告效应,是品牌价值。安全优质的农产品卖上好价钱,才能让“丰收”变成实实在在的丰收。通过丰收节搭建的平台,生产端与消费端,农民与市民间零距离接触,为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可持续的信赖关系夯实了基础。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秋收时节的田野上,笑容写在农民脸上,幸福留在农民心里。

文/沈婷婷 图/白桂斌

以产业振兴助乡村振兴

近年来,我区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要求,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 “蓉欧+”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建设,促进农业品牌建设工程落地落实,健全“青溯”区域公用品牌+企业自主品牌建设和形象传播体系,有力推动了全区特色生态产品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我区探索走出一条彰显‘一带一路’特色的农业农村发展新路径带来了新的机遇,下一步,我区将重点完善‘一核两区两中心三基地’的产业链布局。”区统筹城乡和农林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一核即成都国际铁路港,打造1个农业总部经济;两区即217平方公里的都市现代农业功能区和现代林业功能区,打造农业精品展示;两中心即国际木材交易中心、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打造临港农业贸易;三基地即四川(青白江)现代物流粮食加工基地、城厢特色食用菌产业基地、福洪亚欧农产品特色小镇,重点打造农产品精深加工、展示展销和进出口贸易,全力打造农业对外开放四大平台。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兴旺,我区将积极探索优化农业对外开放合作的体制机制,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农业企业,借鉴国际农业产业发展先进经验,为服务西部内陆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结积累农业对外开放合作的政策体系、典型经验和建设模式,以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