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 川 谭明林 文/摄

走进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型钢厂中型生产线现场,一支支火红的钢坯,在饱吸加热炉的热量后,被缓缓运出炉体,而后经过除鳞机,沿着长长的辊道冲向轰鸣的轧机。在成品区域,一支支被锯切整齐的型钢产品“整装待发”,它们将被运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在经受低温、高压等各种恶劣条件的“洗礼”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完成最终的蜕变和升华。

在精轧机操作室,时任中型生产线产线经理的杨栋正和车间骨干研讨精轧机系统提升改造方案。

作为经历了这条20年风雨老产线的主要负责人,杨栋见证了这条产线发展的点滴。中型生产线成立于1998年,20年来,这条作为国内最早一批建成的H型钢生产线,以“建设世界一流型钢企业”为目标,在历代型钢人的接续奋斗下,生产运行稳定高效,产线效能充分释放,创造出了年产100万吨、超设计产能2.14倍的行业奇迹,生产出了国内型钢行业唯一被评为“中国名牌”的型钢产品,在企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前进的路,必然是曲折的。近几年,这条为企业创造过赫赫战绩的功勋线一度跌入发展低谷。市场对高品质产品的需要和装备能力落伍之间的矛盾凸显,如何让这条老产线焕发新活力,成为摆在杨栋和同事们面前的大难题。

矛盾是发展的动力,问题是突破的基点。面对现状,杨栋联合车间各专业骨干组成攻关团队,直面挑战,以“存量变革、增量崛起”新旧动能转化思想为指导,从产线的效率提升入手,打破自我设限,实现自我突破,从以产量为中心向以效率为中心转变,瞄准效率和效益,压榨产线产能,提升产线指标,激活产线活力。

杨栋亲自挂帅,一场基于精益管理的指标提升“战斗”在全产线打响。他们向“粗放、被动”砍刀,向“精细、主动”要效,细化控制单元,为全线124品种规格建“工作简历”,标识出每一个轧制批次、每一次轧制产量、每一种工艺问题、每一个解决方案,使之成为解决生产问题的“金钥匙”“脑黄金”。今年以来,车间技术人员创造性地利用国标闲置轧辊、导卫改制成欧标规格使用,成功解决了亚马尔项目所用产品难咬入问题,使成材率由不足70%提高到90%以上。

在提效率提指标的过程中,一场基于精益管理的结构增效“战斗”同样打响,致力于保持型钢国际领先,杨栋和同事们认真践行“常规产品差异化,高效异型产品集中化”的战略,持续向高端、高效迈进,型钢产品继成功打入北极圈亚马尔项目、哈萨克斯坦PK炼油厂项目后,又凭借全规格“打包式”交货能力等优势,成功打进了有中俄“元首项目”之称的AGPP项目,再次成为国际高端型钢市场一颗耀眼的明珠。

前不久,杨栋在效率提升动员会上说:“产线虽然设备陈旧,但是我们可以用新思路想出新办法,用新办法唤醒老产线,为我们的企业谱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