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朱向前

刚刚结束的第六届高强建筑用钢及钢结构应用发展论坛上,政府各级主管部门,有关行业协会组织、专家学者、业内大咖,围绕建筑钢结构和钢铁行业的提质增效、转型升级需求,推进钢结构建筑技术与钢铁材料生产技术创新展开研讨。

会上,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侯军提出,努力打造成为钢结构建筑技术体系先进、核心竞争力突出的国内一流钢结构绿色建筑综合服务商。何谓“国内一流”?在去年10月份召开的集团公司多元产业发展工作会议上已经明确定义:营业收入和效益水平进入可比行业前三名,成为绿色智慧精品钢结构建筑领跑者。

按照集团公司三年行动计划,钢结构建筑是未来山钢五个主打产业之一,能否做优做强意义重大。距离“国内一流”这个目标,路有多远?记者在论坛上寻找答案。

业内公认:“起步早、基础好”

上世纪末,莱钢开始大力发展非钢产业,为延伸自行开发的热轧H型钢产业链,整合建筑施工和房产开发资源,在国家住建部和省住建厅支持指导下,研发了“H型钢钢结构节能住宅建筑体系研究与应用”系列成果,创建钢结构节能住宅建筑体系及该体系应用的相关产业。

近年来,莱钢深化体系研究,坚持设计模数化、构件标准化、制造工厂化、施工装配化、管理信息化的产业化目标,明确“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体系”为今后钢结构建筑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

2001年莱钢承担了国家住建部重点研究课题——“钢结构绿色节能住宅建筑体系研究与应用”,并在两年后通过了住建部科学技术鉴定。当时,专家认为,莱钢是国内唯一能够系统开发钢结构住宅建筑及节能体系、结构体系、施工组织体系、墙体材料开发体系,并建了一系列示范工程的单位,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莱钢自主编制的《莱钢钢结构绿色节能住宅建筑体系技术导则》,2006年通过住建部和山东省住建厅的论证和审核,并由山东省住建厅颁布实施,成为山东省钢结构绿色节能住宅领域的行业标准。

对此,山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处长殷涛印象深刻:“这是我国出台的第一部绿色钢结构住宅体系,莱钢也建成全国第一个钢结构住宅,这对推动建筑节能和钢结构应用,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对于全省钢结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谈起莱钢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成果,许多与会专家如数家珍:莱钢樱花园小区、咸阳丽彩—天玺广场、青岛华阳慧谷小区、青岛地丰大厦等等,许多企业和专家都曾实地考察、参观、学习,莱钢一度是业界公认的行业龙头。

虽然起步早,基础好,但莱钢钢结构建筑却遭遇“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在市场巨大的住宅领域,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应用寥寥,举步维艰。问题出在哪里?莱钢钢结构建筑研究院副院长张海宾认为,其中有人们对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认识不足的原因,对防火防腐性能性能、墙体裂缝及隔音等存在担忧;也有建筑配套部品不健全,建筑系统集成不足;造价偏高等一系列原因。

暖风频吹:发展“春天”将要来临

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发展和城镇化快速推进,钢结构及装配式建筑绿色环保、安全性能好的优点,符合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也符合国家化解钢铁产能过剩矛盾的决策部署,各种政策利好不断。

2015年11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结合棚改和抗震安居工程等,开展钢结构建筑试点”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等,均在不同层面作出推广应用钢结构建筑、大幅提高钢结构应用比例等政策导向。

山东省也先后出台《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建筑业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计划到2025年,全省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40%以上,形成一批以优势企业为核心、涵盖全产业链的装配式建筑产业集群。

对此,国家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处长何任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住建部将坚持“三个不变”:一是决心不变,发展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决策部署,经过了充分调查论证,符合未来发展方向。二是目标不变,到2020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15%以上,培育5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20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50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示范工程,建设3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科技创新基地。三是工作推进原则不变,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原则有序推进。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钢结构分会副会长胡育科,对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发展更是信心十足:“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新时代一道建筑产业现代化转型升级的“必答题”,也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建造方式创新、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现实选择。

集团公司及时敏锐捕捉政策信息,及时调整发展思路,将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产业作为三年行动计划重要内容,提出,抓住战略性机遇,整合集团在研发、设计、加工、施工总承包方面的产业资源,发展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体系技术优势,迅速培植壮大。

在省建设厅的支持下,集团公司牵头成立山东省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产业化技术创新联盟,推动建筑装配化、智能化、产业化发展,打造钢结构装配化为主导的现代化建筑产业集群,制定钢结构装配化建筑行业标准,创新钢结构装配化技术体系。

为更好地实现产学研合作,提升钢结构建筑产业化的技术水平和发展动力,集团公司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重庆大学校长周绪红在山东设立院士工作站。集团公司明确莱钢由综合平台公司转型为钢结构建筑专业化公司,主导钢结构建筑产业,加大对制造、配套、维护等全体系的研究力度,加速链条扩展,统筹生产、营销、地产等环节,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山钢及时做出的战略调整,已经在新一轮竞争中走在了前列。

道阻且长:许多难题需要攻克

尽管国家政策层面暖风频吹,各地相关政策陆续落地,但相较于大量建设的钢结构公共建筑、桥梁等,目前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未来道阻且长。

钢结构建筑按大类分属于建筑行业,属于充分竞争行业,据莱钢有关负责人介绍,莱钢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市场影响力与同行先进企业之间的差距依然很大;经营业绩有待提高;体制机制有待创新;基地、市场布局有待优化。

除了“个性”问题,一些钢结构建筑行业的“共性”问题,也同样需要解决。“结构工程师不注重成熟体系的优化和施工的工业化研究,建筑设计师、设备工程师参与较少,一直做的是‘建筑钢结构’而不是‘钢结构建筑’”。据张海宾介绍,莱钢虽然在2006年制定的山东省钢结构建筑导则中明确提出了建筑及节能体系、结构体系、施工体系、墙体材料体系的系统工程标准,但在实施过程中受当时的社会生产水平和认知程度的影响很难贯彻执行。

据介绍,钢结构建筑是一个全新的产业,必须摒弃传统的用钢结构直接替换混凝土结构的做法,需要综合考虑建筑功能、结构、围护、内装、机电,实现户型、外立面、结构体系、围护系统、管线系统、防火、内装等各方面的协同与集成,而在设计、施工、运营一体化的产品交付客户应用方面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解决这些问题,技术创新是关键。胡育科表示,加强科研与成果转化,解决好围护板材、接点工艺,是钢结构住宅目前技术难题和应用短板,通过技术创新,必须加快解决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工艺不稳定、施工繁琐、工序复杂,材料不耐久、造价偏高等问题。

何任飞同样强调创新的重要性。他说,各企业必须抱成团,发挥各自优势,可以有效解决人才队伍少,重复研发等问题。同时还要集成创新,应用领域应该集成众多“微创新”,形成整体,提高成熟度,把创新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

事实上,针对制约钢结构建筑发展的难题,莱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目前,莱钢装配式钢结构住宅造价已经基本与传统混凝土剪力墙接近,而工期更短,品质更好,装配率更高,防火防腐技术上也不存在多大问题。” 据张海宾介绍,钢结构建筑是系统工程,莱钢在配套设计、成熟体系的优化、完善上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胡育科同样看好山钢在这个领域的发展。他在接受采访时说,希望山钢利用好钢铁生产企业的优势,丰富提高建筑用钢的品种规格,特别是提高高强钢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做更好的研发,满足建筑用钢材结构安全、节省材料、提升可靠性等要求,更好地发挥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示范带头作用,不断完善优化钢结构建筑体系和技术,提升住宅的品质,满足市场的需求。

在采访中,与会人员普遍认为,尽管钢结构建筑产业还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难题,但山钢集团已经走在了前面,随着政策导向、造价、技术等呈现利好态势,山钢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已经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转折点,未来发展前途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