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旭芳胡心亭

7月25日,远在印度尼西亚南苏门答腊首府巨港市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第30届国际协调理事会议上,中国黄山以34票全票通过,正式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为中国第34个、安徽省首个世界生物圈保护区,这是黄山生态文明建设的又一座里程碑。

集齐三块名录遗产牌子

近日,中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45周年暨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成立40周年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黄山市委副书记黄林沐从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主席许智宏手中接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证书,他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三项名录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世界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的牌子,终于集全了。我们朝着‘名录遗产地典范、旅游目的地标杆’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历史的记忆依然清晰。1990年12月,黄山成功入选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成为全球第17个、中国第2个混合遗产。2004年2月,黄山成功加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成为全球首批28个世界地质公园之一。2014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与可持续发展第一届黄山对话会召开。会议期间,黄山市委书记,时任市长、黄山风景区管委会主任任泽锋提议黄山申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创建“三顶桂冠”名录遗产地。随后,黄山市专门成立了申报工作领导组,积极推进申报工作。经逐级申报,今年2月上旬,第24届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国际咨询委员会通过严格审查,并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第30届国际协调理事会推荐黄山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黄山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总面积42558.48公顷,包括黄山风景区和与景区毗邻的12个行政村及1个国有林场,总人口24782人。这里以全国0.044‰的陆地面积,分布着全国6.92%的植物物种和9.55%的动物物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确定为世界108个生物多样性分布中心之一,被认定为中国3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评价:“黄山在保护生态资源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为探索和尝试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解决方案。”

中国人与生物圈媒体传播专家组组长郑成武认为,入选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标志着黄山发展进入了更高阶段,有助于进一步提升黄山保护管理和旅游发展水平,促进生态旅游发展、景区与周边社区和谐,实现黄山可持续发展。

黄山价值再提升

8亿年的地质运动,6500万年的水侵风蚀,造就了黄山拔地摩天、千峰竞秀的奇观。长期以来,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享誉天下。

入选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不但拓展了黄山保护的地理空间,更“刷新”了人们对黄山价值的认识。

“通过深入调查,我们发现黄山的生态价值要大于旅游价值。”谈起黄山的价值,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黄山申报专家组组长李渤生说道:“作为风景名胜区,黄山能够入选世界生物圈保护区,说明黄山不仅具有很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历史文化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科学研究价值,因此要重新认识黄山的价值。”据中国林科院林业所测算,黄山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达24.82万元/公顷。据此,黄山世界生物圈保护每年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超过100亿元。

申报专家组认为,黄山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保存着完好的全球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性地带中森林生态系统、大面积的天然森林植被、丰富的植物群落类型和完整的垂直带谱,孕育了丰富的珍稀保护、特有动植物资源,是世界上同纬度带生物多样性最高的地区之一,其价值体现在5个方面:众多古老动植物的避难所,东亚和世界古代物种的分布中心之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有2385种高等植物和417种脊椎动物,是重要的种质基因库和动植物物种的热点区域;丰富的文化多样性,以历史文化、宗教文化、古建遗迹、诗文题刻、黄山画派著称;新安江等水系的重要水源地,华东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众多生物南北往来的重要陆地通道,是亚洲环太平洋西岸岛屿与欧亚大陆内部发生联系的重要“垫脚石”,更是中生代以来西太平洋边缘地区生物圈的活力热点区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秘书处前秘书长韩群力认为,入选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打开了另一扇认识黄山的窗户,使公众对黄山生态系统的价值有了更充分的认识。

严格保护生态环境

据悉,黄山对于生态的严格保护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1987年10月,黄山率先尝试对始信峰景点进行封闭轮休,休养生息。2013年9月,黄山发布景区游客日最大承载量为5万人(恶劣天气时为3.5万人),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超载”发展旅游。

自对外开放以来,黄山始终坚持“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方针,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实现更好的保护。如加强森林植被保护,严格森林防火,建成高山生态消防水网,实现连续38年无森林火灾;改变燃料结构,推广使用电能,杜绝伐薪烧炭;开展松材线虫病监测普查,加强植物检疫检查,确保松材线虫病不传入保护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实现污水统管、达标排放;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每年投资数千万元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合作实施“黄山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全球环境基金项目,建成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基地,实行野生动物红外监测保护;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实施古树名木“一树一策”保护,实行迎客松、黑虎松专人守护。2004年起,每年从门票收入中提取10%作为资源保护基金,为保护工作提供稳定充足的资金支持。

2014年1月,黄山风景区和周边社区建立了森林防火、松材线虫病防控、规划管理等18项协作机制,为黄山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障。同时,建立了黄山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黄山短尾猴研究基地以及大气、生态、松材线虫病监测观测站(中心)等研究基础设施,开展水、大气、声、环境质量检测,积极开展环境教育。2013年,“保护黄山志愿服务活动”被中央文明办列入全国百个保护山川河流志愿服务活动重点项目。

黄山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推动形成绿色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走资源集约型、生态友好型发展道路。

近年来,黄山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生物与地质多样性保育、文化与文明多样性交流、公众教育与游览体验度提升、公平受益与社区幸福度增强,先后得到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认可和宣传推广,黄山先后入选全球最佳管理“绿色名录”保护地、全球百佳可持续目的地,参与《全球可持续旅游目的地准则》等标准制定,获得了国际话语权。

黄山风景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吴文达表示,黄山入选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既是一项崇高的荣誉,也是一份向全世界的庄严承诺和沉甸甸的责任,更是黄山可持续发展的新起点。未来,黄山将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的要求,保护好黄山的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促进保护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

吴文达说,黄山将设置专门的组织机构,协调和管理世界生物圈保护区范围内的各项工作;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综合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圈保护区和谐发展;按照“东西生态游”的规划,实施黄山东部开发,山内发展生态旅游、山外发展休闲度假旅游;抢抓全域旅游发展机遇,积极推进黄山旅游“二次创业”,加快“走下山、走出去”发展,拓展黄山旅游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