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茨中村总支副书记此里斯那

●江初

从20岁开始担任小组干部,到38岁开始连任四届村委会副主任,接着又连任两届村总支副书记。如今54岁了,还奔波在田间地头,带领全村3个小组一头扑在270多亩的药材基地,此里斯那身上难得看出已经有50多岁了,倒像是个小伙子,浑身充满活力。

此里斯那在当地可谓是个传奇人物,记者多方了解,上至乡党委政府的干部,下至建档立卡户说起此里斯那,无不对他竖起大拇指。他身上究竟有着多少故事呢,使得这么多人对他赞赏有加,记者就此到村里采访了他。

带领大家一起致富

燕门乡南路卡自然村,属于茨中行政村,全村70多户人家,是德钦县最为南端的村落,从县城沿德维线一个小时车程,接着从澜沧江边向东蜿蜒盘旋而上,通村路面已经硬化了,虽然陡峭的路面每一个转弯前都只见蓝天白云,但是路面洁净,两边的植被茂盛,掩映其中的农房点缀在山间,不失为时下兴起的“美丽公路”。

从海拔1900多米的江边出发,一小时时才爬升到海拔3000米的药材基地,眼前豁然开朗,好几面鲜艳的党旗在基地中迎风招展,拖拉机在犁地松土,乡亲们各自在偌大的基地里种植药材,记者也在基地找到了此里斯那。

正在与大家一起干活的此里斯那满身是灰,“如今在基地入股的村民共有50多户,今年我们将基地的面积扩大到270多亩,预计每户年底最少可以增收6000元。”此里斯那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据此里斯那介绍,去年,他说破了嘴只动员了30多户人家开始种植药材,到年底每户分到了4000多元的分红。行动是最好的实践,看到大家可以在家门前找钱,今年入股农户便增加到了50多户,而且他让村里的建档立卡户都参与进来。

作为多年的村干部,此里斯那考虑问题自然比村民多一些,自小他的爷爷就是种植药材的好手,也是在这个基地里种植秦艽。由于爷爷种植的秦艽总是能获得丰收,乡亲们送给他一个绰号叫“秦艽爷爷”。此里斯那自小跟着爷爷种植药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后来由于包产到户,村民除了打理各自的基本农田之外,很少顾及药材基地,虽然当时基地已经分到了各家农户,但是由于基地离村较远,渐渐被荒废了。近年来,国家提倡大力发展产业,以产业带动脱贫的政策激励了此里斯那,他说干就干,立即多方筹措,于去年开始将基地重新开垦起来,“这还得感谢党和政府给了我们大力扶持,州移民局给我们投资将基地用围栏围了起来,县扶贫办在药材苗木上给予了大力支持,乡里的书记乡长更是隔三差五跑到基地帮助解决困难。”此里斯那说。记者在现场看到,3个小组的村民按各自的分工在地里忙得不亦乐乎。

据介绍,此里斯那已经联系好药材销路,并且签订了保护价协议,只要种好了就不愁销路。他还有着更长远的打算,除了分红,还要通过党支部讨论将部分收成作为集体经济的提留,作为村里助学、助贫以及来年的苗木费等等。

我们愿意跟着此里大哥干

“我们愿意跟着此里大哥干,我们只负责干活取酬,其他事情都有他协调处理,根本不用我们操心。去年,我就在基地里干活,收入不错,预计今年可能还会更多。”南路卡一组的阿茸楚是此里斯那的铁杆“粉丝”,也是小组党支部书记。说起此里斯那,他说了许多他的好,说基地有今天的规模,全是此里斯那的功劳,南路卡自然村的3个小组都对他非常拥护。记者也感慨,没有广大群众的拥护,怎么可能连任6届的村干部,可见此里斯那的耿直和一心为民的朴素品质,得到了群众一致的认可。

“我们能在家门前找到活路,都是因为副书记牵头,3个小组齐心协力,再也不用跑到外地打工挣钱了。谢谢党和政府给了我们这么好的政策,其实在我们农村,党员干部就代表了党的形象,此里斯那就是个党的好干部,跟着他干,我们有信心,干得越多,收入自然就越多了。”南路卡二组的组长阿西布放下手里的活对记者说。记者看到,在南路卡村,缺的不是力气,他们有的是力气,缺的是路子。此里斯那的努力为大家找到了一条好路子,因为他了解大家的想法,他急大家所急。

记者在基地了看到了建档立卡户之一的阿布玛,阿布玛今年43岁了,自小耳朵不好使,持有二级残疾证。爱人在几年前不幸去世,留下她和两个女儿,她身残志坚,拉扯两个女儿读书,如今大女儿在大理读大专,小女儿在昆明医科大学读本科。她家是典型的因病因学致贫户,记者向她了解情况时,她说:“你直接问此里斯那大哥得了,我家的情况他比我还了解,这几年多亏了此里斯那大哥的帮助,感谢的话说不完就不说了。”腼腆的话语道出了对此里斯那的充分信任。据介绍,阿布玛为了供两个孩子读书,自己总是起早贪黑的干活,除了在基地干活,自己还养了猪,去年一年就卖出了5头猪,此里斯那也总是想方设法帮助她家。“困难总是暂时的,等到两个孩子毕业了她就可以苦尽甘来了。”此里斯那说。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好日子

身为村总支副书记的此里斯那几乎没有时间在村委会上班。 “村里开会布置工作的时候才去,平时都在与乡亲们一起干活。”朴素的话语道出了此里斯那的心声。虽然是村干部,但他是个农民,他离不开乡亲们,村里的每一件事情都牵动着他的心,他更是党的基层一线干部,他把责任扛在肩上,付诸行动。

他的一生可谓是见证了农村生活翻天覆地的大变化,也因此,他对党和政府有着浓浓的感恩之情。“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哪有今天这么美好的生活!”他感慨万千。

他初中毕业后就在家里,当时南路卡根本就不通公路,就算到村委会也得走上一整天的路。说起过去的生活,他说,村里磨个面粉,都得村民背着小麦到维西境内的大石头村,来回要用两天时间,夜里就边磨面边睡在磨房里,第二天晚上才能回到家里,村民的生活极度贫困,后来大家慢慢能买得起一些骡马,生产得到了改善,再后来,修通了公路,如今道路也硬化了,昔日遥远的距离如今只要一个小时就到了,而且家家户户都开上汽车,日子越过越好。

他给记者描述了一个清晰的发展过程:徒步——马帮——土路——水泥路!一条交通线路的变化简要概括了人民生活发生的变化,从无到有,从有到高质量的变化。“这些变化我都亲眼见证了,如果没有党和政府的大力投入,哪里会有如今的变化呢?”。2006年,南路卡自然村开始修通组公路,当时此里斯那是村里的副主任,村里的协调工作和安全工作都是他一人负责,他全年几乎都在工地里,由于德维公路就在他们村的下方,修路时不时有落石和渣土倾泻下来,他每天一早就跑到德维线路边巡逻,给往来的车辆警示,一年时间,14.6公里的公路,从江边蜿蜒攀升了1000米的海拔高度。修通组公路期间,他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路修通了,看着汽车开进了村里,困扰村民世世代代的交通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此里斯那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两年前,村里的道路又完成了硬化,家家户户门前都摆放着自家的汽车,这样的变化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

此里斯那感恩党带给乡亲们的一切变化,作为基层党的干部,他也将责任看成是义不容辞的担当,自觉地融入到群众中,想方设法为大家服务。

据介绍,如今他大儿子在德钦县羊拉乡担任村总支书记,他告诉记者,儿子也在村里开展了规模化产业发展,据说种植了50多亩的羊肚菌,切实增加了老百姓的收入。他脸上的笑容告诉记者,他为儿子感到骄傲,也为如今农民蒸蒸日上的生活感到由衷的高兴!

记者手记

连续六届连任村委会干部,34年如一日,这在基层极为少见,说明此里斯那的无私付出获得了群众的一致肯定。在采访过程中,他告诉记者,如今已经54岁了,这一届期满他想卸下担子“退休”,不想再参加竞选村干部了。

可是,在与村民的交流中,都是对他满满的信任,大家都希望此里斯那再干上两届,因为他给大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这也许就对此里斯那长期以来带领大家踏踏实实创业最好的肯定!

一个农村党员,他将责任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记者相信,在他的带领下,南路卡自然村的3个小组在年底一定会有药材的大丰收,也相信在广大农村,许许多多的“此里斯那”将让党旗飘扬在田间地头,飘扬在每一个老百姓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