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书记好”“郑队长早”“郑哥又要去哪家走访”“小郑吃了吗”……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县三塘乡隆德村委会的村头巷尾,村民们热情的问候声此起彼伏。“郑书记”已经被隆德村村民们当作了自己人,“有事找郑书记”也已经成了村民们遇事时的第一选择。“群众对我的信任,是对我工作最大的肯定。两年驻村情,一生三塘人,我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这里的父老乡亲。”郑义说。

“不如静下心来轰轰烈烈干两年”

村民们说的这个“郑书记”,就是今年3月从红河州工商联选派到泸西县三塘乡党委副书记、隆德村委会的第一书记、工作队长—郑义。

一开始,当地村干部对郑义这个“官”似乎并不“感冒”。村委会卫生环境“脏乱差”,村干部精神萎靡,大家都是“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见此情景的郑义在笔记本上写到:干也过两年,不干也要过两年,不如静下心来轰轰烈烈干两年。

为了提振村干部精气神,郑义认为,加强党建核心、建优班子是基础、凝聚民心是关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他以身作则从村委会的环境卫生开始抓起,每天早上7点准时起床带领大家打扫卫生;他率先拿起锄头除去了村委会院子里的杂草,拉来水泥和沙子把村委会院子里坑坑洼洼填平了;他在村委会的墙上写下了“精气神”三个大字,时刻提醒村干部保持良好的为民服务精神状态。

从隆德村“三委”班子入手,郑义健全和完善了村干部坐班制度、值班制度、联系群众制度、“三会一课”学习制度,规范了隆德村党总支党建台账、扶贫工作台账、建档立卡户台账,并着力解决了隆德村党总支弱化、虚化、边缘化等问题。为进一步提高三塘乡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凸显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在各自岗位上的特色和亮点,他还组织三塘乡驻村扶贫工作队全体队员每月在一个村委会进行交流学习。“三塘乡的工作氛围又回来了,郑书记以自己的一身正气带领全乡的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在三塘乡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三塘乡政府的一名工作人员说。

“郑书记来了,精气神来了”

“基层岗位是服务群众的一线阵地,基层干部只有把群众当亲人,以真心、真情、真爱关心群众、帮助群众,才能在群众心中扎下根。”郑义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经常身着迷彩服,肩抗锄头跟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走田间、到菜园、出猪场、进羊圈、钻树林、看大棚、入农户。全村 712户3119人,建档立卡贫困户229户917人,哪家有残疾人、哪家有孤儿、哪家生活贫困,郑义都一清二楚。

三塘乡是泸西县的东部山区,集高寒岩溶于一体,气候恶劣,自然灾害频繁,生存条件差。长期以来,当地群众大都靠种植洋芋生活。广种薄收年复一年,当地洋芋亩产值仅在1500元左右,遇上自然灾害甚至连种植成本都收不回来。为此,郑义率领三塘乡各村委会干部到建水县曲江镇馆驿村考察学习了洋芋种植、丰收、销售的整个环节,把洋芋产业作为脱贫攻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努力实现面积、亩产、效益“三增长”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农村医疗资源缺乏、医务人员偏少、总体医疗业务水平低,受家庭经济困难的影响,大多数人生病了不会到医院就医,就是硬撑着、拖着。郑义了解情况后,特意邀请了红河博爱医院、爱尔眼科医院到乡政府所在地的隆德村委会为全乡村民开展义诊活动,20余名专家一下车就马不停蹄地为尽可能多的村民提供医疗服务。而这是第一次有城市医疗专家长途跋涉到村里开展公益义诊。两天的义诊活动,共接待村民就诊近400余名。村民王大妈说:“以前总觉得头晕,不知道是什么回事,这次给大夫看了,才知道是血压偏高,大夫还免费给开了药,这都要感谢郑书记啊。”为了不让每一户贫困户因病返贫,在郑义协调下,红河博爱医院与隆德村委会于6月21日签订了《红河博爱医院医疗扶贫泸西县三塘乡隆德村委会建档立卡户医疗扶贫协议》,协议明确,隆德村委会建档立卡贫困户229户917人到红河博爱医院住院期间除新农合报销费用外的所有医疗费用将由红河博爱医院全部免除。

“郑书记把我们当作了自己的亲人,用心用情用力推出系列举措,村民生活健康了、村庄也亮了,心里也明了。”隆德村委会党总支书记唐明兴说,“郑义书记来了,精气神来了,我们有盼头了,成绩出来了,荣誉也来了,这是我们的福气”。(云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