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洋

日前,借着工作的契机,我有幸踏上了寻找“香格里拉”的旅程。而这“寻找”二字,无形中为我的香格里拉之行定下了一个基调,它有点儿像一场冒险,因为不知道书中所描绘的秘境是否还在;又有点儿像一次“相亲”,终于要跟“良人”见面,却不知道是否会有心动的感觉。

抵达香格里拉已是晚上六点多,天不清透,阴阴的,但心却莫名开阔,忍不住想用力地深呼吸。当听说一锅松茸汤和松茸刺身正在等着我大快朵颐时,坦白说,我有点儿激动,因为只在《舌尖上的中国》看过这道美食,还是第一次有机会在当地品尝到最新鲜的食材。至于味道,我只能说它还是非常浓香的“菇”的味道,恕我对美食实在有些词穷。

从松赞林寺、普达措国家公园,到独克宗古城、石卡雪山,再到距离香格里拉市区近百公里的巴拉格宗大峡谷,我一路都在与美景相遇,同时,也在走进一个个动人的故事。知道了这些景区发展的不易,了解了他们在帮

助当地村民脱贫致富、鼓励其就业创业上所做的努力,以及那些创业者如何艰难走出家乡看到外面的世界,又为何选择返乡创业扶贫富民……这些故事打动我,也感动我,让我非常想将其分享出去,于是我就发了一条朋友圈,很多人留言说,他们看了《朗读者》,也认识了巴拉格宗大峡谷景区的创始人、康巴汉子斯那定珠。

在雪山巍峨、河水奔腾的香格里拉大峡谷中,有一个藏族小村庄巴拉村,这里封闭、贫穷、与世隔

绝,但也是斯那定珠的故乡。他11岁那年因为铁匠铺四溅的铁花伤到眼睛,父亲带他去县城看病,用了整整5天的时间,才第一次走出大峡谷。因为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他的左眼几乎失明,但也是那一次,他看到了大山外的世界——宽阔的马路、轰鸣的汽车、琳琅满目的商品……深深感觉“眼睛都不够用了”。也在那时,他在

内心埋下了一颗种子,什么时候能有条平坦的公路通向村子,村里人的好日子才有希望。

13岁那年,斯那定珠外出打工,经过20多年的奋斗,积累了数千万元身家,在香格里拉市里过着富足生活。然而,他却没有一刻停止对家乡巴拉村的思念和对村民生活的惦念。2004年,步入不惑之年的他把自己经商赚来的钱加上近3亿元贷款全部投入到家乡建设,在海拔2000至4000多米的悬崖峭壁间修通了35公里的“天路”,

并打造了4A级旅游景区巴拉格宗大峡谷,彻底改变了巴拉村民的命运。

当我们乘坐大巴车在那条“天路”上行进时,仰望是绝壁高山,俯瞰是峡谷湍流,始终难以想象斯那定珠这十几年的修路生涯都经历了什么样的困境,又是什么样的坚定信念支撑着他顶住巨大的资金压力和精神压力修通这条农民致富路。也许正如他作词的歌曲《天边的巴拉格宗》所吟唱的,“千年不朽的文明,是我心灵的归宿”,是这种“归心”的力量支撑着他修通最后一公里,也让所有游客有机会看到了这个千年古村的“真颜”。

为寻找香格里拉而出发,却在香巴拉明白了“回家”的意义,这大概就是我此行最大的收获吧。人们都说,“旅游是最好的扶贫方式”,如果你也想被这里的故事、这里的人感染,想给心灵放个假,不妨过来看看,看看这里是否是你心中的那个香格里拉。

Tips

地址: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市

美食:糌粑、纳西豆腐、坨坨肉、手

抓牦牛肉

周边景点:梅里雪山、虎跳峡、巴拉

格宗大峡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