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丹讯 今年以来,南丹县按照“群众搬迁到哪里,组织服务到哪里”的工作思路,在4个移民集中安置点成立“党群服务中心”“党群服务站”“党群联络站”等机构,在移民新区实施精准管理,初步实现了“社会管理有人管、产业发展有人带、社会和谐有人推”目标。

实施服务跟踪“全程化”,做到事事有着落。该县从县、乡抽调221名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党员干部与搬迁群众形成结对帮扶对子,从移民项目实施到移民搬迁入住,全程帮助群众协调解决问题;抽调30名善于与群众打交道的党员干部“全脱产”驻点工作组进驻4个移民新村,为移民群众提供服务,并加强移民点社会管理工作,确保安置点社会治理“零真空”。目前,该县结对帮扶干部和驻点工作组累计为搬迁群众办理低保、房屋整改修缮、子女入学等事项2.1万件次。

实施社区管理“人性化”,实现人人能参与。该县实施“移民积分”管理,推行清单式评分机制,组织开展“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户”等评比活动,引导移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实施“携手互助”工程,在各移民点成立党群理事会、老年人协会、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治安巡防队等互助组织,构建移民新村和谐美好、人人相互关爱的大家庭。目前,4个集中安置新区由群众自发组建党群理事会、志愿者服务队等16个,先后评选“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户”等30户。

实施办事标准“规范化”,力争件件能完成。该县制定了《户口管理》《低保政策办理》《网格式办事流程》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8项制度,并张贴上墙,方便群众跑一次就能了解到规范的办理流程,快捷办结所需办理事项。同时,还制作了《社区服务指南》,挨家挨户发放到移民群众手中,将群众关心的事项“清单式”告知,为群众提供规范化、精细化、精准化的服务。在移民安置新区,该县实施“邻里伙伴”工程,构建邻里关系“亲情化”。通过开展“党群感恩恳谈会”“感恩山歌会”“家族亲情聚会”等活动,帮助引导社会关系重组的移民群众把邻里关系由生人变熟人、熟人变友人、友人变亲人,建立邻里“一家亲”新型社会关系。目前,该县在移民安置点举办“党群感恩恳谈会”活动4次、山歌文艺晚会4场,开展白裤瑶亲情“长桌宴”聚会活动累计十几场次,加深了移民群众之间的感情。

实行群众自治“制度化”,自主管理显活力。该县实施“能人帮带”工程,建立移民信息化数据库,遴选培养一批片区长、楼栋长,采取“1+N”对应服务模式,为移民群众答疑解惑。制定了《南丹县社会管理创新实施办法》,将移民搬迁点纳入城镇社区管理范围,由所在乡镇牵头,制定移民公约、文明居住公约、治安管理、公共设施维护、卫生管理等制度,对移民点实行制度化管理。此外,该县还在移民安置新区开展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工程,建立社区党组织书记负责社区、委员负责片区(楼群)、党小组长负责楼栋、党员负责家庭的“四级管理网络”,达到实现共抓共管的格局。目前,在4个集中安置片区成立临时党支部4个,过渡管理委员会和党群理事会8个,选配过渡管理委员会委员27人,由群众自选片区长、片区小组长45人。(田达欢 莫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