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蒙新报大众记者 周树桐

这帧1969年仲秋拍摄于老鹰山煤矿三号斜井的老照片蕴涵着至今仍然会令人感叹唏嘘的故事。

照片上的两排工友,以及未出镜的摄影者共8人,均为原煤炭部第71工程处职工。当日,他们在攀爬几百米倾斜为18度的三号井(西风井)井筒下早班之后,脱下工装,换上便服,手持“红宝书”,匆匆忙忙选择了一处荒山野坡,或蹲或站着合影留念。

家国同构。在以后的日子里,这8位工友伴随着国家前进的节奏而不断加快自身前进的脚步,先后全部成为光荣的中共党员,其中6人晋升为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高级政工师,其余两位则是拥有40多年矿龄的掘砌技工,他们是: 周树桐、李继合、兰永林(前排自左至右)、宁礼功、梁兴文、李长德,刘世臻(后排自左至右),摄影者为孙继民。

48载转瞬间,8人南征北战,无私奉献,而今皆年逾古稀,退休离岗,含饴弄孙,安度晚年。

在那个“人妖颠倒是非淆”的“文革”年代,这8位风华正茂的工友和一些“特别能战斗”的职工,被扣上“黑老保”的帽子,诬蔑为“刘少奇的孝子贤孙”,驱逐出原岗位,贬黜到本处承建的老鹰山煤矿三号斜井,匍匐于井下从事掘砌工程。

掘砌施工,离不开火工产品,每个小班必须设置一位放炮员,专门负责领取使用保管炸药雷管。然而,“黑老保”队伍中拥有专业技术人员和具有丰富掘砌经验的老工人,却没有资格担当此任。因为明文规定:放炮员需由阶级斗争觉悟高、出身于贫下中农家庭的造反派担任。

“黑老保”们无奈,只得乞求二级革委选派放炮人员支援, 否则,无法施工。二级革委哪里会有那么多“优质”造反派可供驱使支应,只得悖逆处革委奇葩规定,任由“黑老保”们自选自定放炮员。

与拍摄此照片相距不久的时间里,1970年4月10日煤炭部革筹小组在萍乡矿务局召开全国煤炭工作会议,认定三线伟业六盘水矿区是刘少奇及其煤炭部的代理人搞“大、洋、全、新”的黑样板。

这对“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广大三线建设者,无疑是沉重压抑和巨大打击。

几年后才云开雾散。1975年燃化部渡口现场会、5月煤炭部大同会议、6月煤炭部紧急会议,李建平副部长、徐今强部长、钟子云副部长,先后召集六盘水代表座谈充分肯定六盘水矿区建设是毛主席亲自批准与攀枝花工业基地同时建设的姐妹矿区,是大三线的红样板,不是黑样板,参加六盘水矿区建设的十万多名职工和解放军是有功劳的,是过硬的队伍。

无疑,这是为六盘水矿区和矿工们正名,把被颠倒的历史再颠倒过来。

回顾波澜壮阔的三线建设历史,似乎不应该绕开“文革”10年,它是人类历史上一段特别岁月,人性扭曲,一桩桩荒 诞不经的事情背后缘由到底是什么,迄今仍难道其详。作为亲历者,应表达自己的看法。我们不是历史学者,亦不是政治学家,我们只是用自己的文字、自己的方式、讲述自己亲历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