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高月英  文·图

日前,在省政协重点提案《加快推进云南宜居乡村全面振兴的建议》面商会上,省委农办、省农业厅、省发展和改革委、省质监局、省扶贫办、中国银保监会云南银监局、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等提案主办、会办单位与提案者(民建云南省委)围绕提案办理落实情况作了座谈交流,并就下一步如何加快推进云南宜居乡村全面振兴开展了协商讨论。

据悉,副省长陈舜对该提案办理工作作出批示。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

“提案提出的初衷是希望云南结合实际,将乡村振兴国家战略和云南美丽宜居乡村行动计划有机结合,共同推进我省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面商会一开始,提案者代表、民建云南省委副秘书长赵增昆就提案提出的构想、提案调研过程、提案内容进行了介绍。

“提案是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交的。”赵增昆介绍,通过调研,民建云南省委准确把握了当前云南推进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主要表现在“三农”问题同土地问题、民族问题、宗教问题交织,各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凸显,我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空壳化突出等。

据此,民建云南省委结合调研发现的问题,在提案中提出了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强化金融扶持力度和农业科技支撑等7个方面的建议。

针对长期以来我省城乡投入发展不均衡、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生活居住环境差、产业配套设施与服务缺乏等问题,建议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

多部门联合助力乡村振兴

“加快推进云南宜居乡村全面振兴的提案,准确把握了当前‘三农’工作的重点,符合我省农业农村实际,所提出的7条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行性和较高的参考价值。”省委农办、省农业厅负责人代表提案主办、会办单位给予提案高度肯定,并围绕提案建议进行了认真答复。

据介绍,省委农办、省农业厅将着力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力争到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2400万亩,建成山区“五小水利”工程30万件,实现50户以上自然村全部通硬化路,加快深度贫困地区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提高行政村、自然村宽带接入速率,实现建制村100%直接通邮。在壮大村集体经济方面,力争到2019年,基本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到2021年,基本完成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今后将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强村工程,逐步消除集体经济空白村。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省发改委将把高起点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作为今后一个时期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用工业化推动高原特色现代化农业高质量发展,突出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之路,打造“绿色食品牌”,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格局。

“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省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省扶贫办将紧紧围绕“145万贫困人口净脱贫,实现1841个贫困村出列、27个贫困县摘帽”的脱贫攻坚目标,积极争取国家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对云南脱贫攻坚的支持。同时,将会同相关部门对贫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支持,积极推进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促进资金项目向贫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

省质监局负责人表示,将研究制定《云南省绿色食品品牌培育行动计划》;中国银保监会云南银监局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开发针对不同主体的小额贷款产品;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负责人表示,将积极深化农村普惠金融服务工程。

久久为功建设宜居乡村

“提案交办后,提案办理部门多次与民建云南省委联系,并制定了详细的提案办理方案,形成了务实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落实意见,达到了提案提交的目的。”听完各承办部门的答复意见后,赵增昆代表民建云南省委对提案的办理表示满意。

省政协副主席高峰最后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实施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行动计划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要久久为功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聚焦最突出、最薄弱的环节,从夯实农村建设的基础做起,着力培育农村新型业态,激发农村内生动力,推动万千乡村走上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