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南宁地铁3号线“滨金”区间最后一节轨排降落到位,这标志着南宁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全线实现了“短轨通”。这一重大建设节点目标的完成,为后续机电安装及系统工程施工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全线按期开通试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特殊减振道床达9公里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地铁3号线金湖广场站,走下距离地面约40米深的地下施工现场看到,偌大的隧道里,一节节铁轨已被整齐铺设好;数条“热烈庆祝南宁地铁3号线全线短轨通”的红色横幅挂在隧道的墙上,施工人员正在站内进行施工作业。

“3号线全长27.96公里,共设23个车站,线路途经高新区、兴宁区、青秀区、五象新区,共铺设轨道63.63公里,道岔40组。按期实现‘短轨通’真的挺不容易。”施工方负责人徐新明感慨道。

据徐新明介绍,3号线横穿连接南宁市区及郊区,周围环境条件复杂,房屋建筑较多,为降低列车运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工程采用了大量的减振措施,如钢弹簧浮置板道床、减振垫浮置板道床、钢弹簧浮置板道岔、减振垫浮置板道岔;此外,3号线的特殊减振道床设计长度超过9公里,其特点是设计标准高、质量要求严、技术控制难度大,是本工程的施工重点及难点。

“施工前,建设单位组织各参建单位召开专题会,设计负责人认真讲解施工图纸,对施工质量卡控重点进行充分交底,并要求供货商的专业技术人员现场进行施工指导,全过程质量把控。”徐新明告诉记者,在施工中采取了成熟可靠的“轨排架轨法”“钢筋笼轨排法”和“散铺架轨法”工艺,通过三种针对性工法的相互配合使用,确保了全线轨道施工顺利进行。

一个月后实现全线“长轨通”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确保3号线工程的建设水平在既有1、2号线基础上有所提升,设计、监理、施工单位通过优化设计方案,使3号线轨道工程的实施在转辙机坑的防排水问题、区间废水泵房地段排水不畅的问题、道床横沟地段对人员行走及疏散有一定影响的问题等方面得到了优化,确保了3号线轨道施工质量再上一个台阶。

“在3号线轨道施工过程中,盾构区间及车站混凝土浇筑均为二次浇筑,施工工序复杂,我们通过改变传统模板形式,混凝土浇筑采用吊模施工,达到道床水沟一次性浇筑目的,既保证了道床水沟的整体性能,同时提高了轨道施工效率。”徐新明说,该工艺还荣获国家QC成果二等奖。

地铁开通要过“五关”:洞通、轨通、电通、车通、联调。洞通是前提,轨通是基础,电通是血液,车通是关键,联调保运营。“现在实现的全线‘短轨通’,指的是钢轨已经铺设完成,但如果列车要往上跑,还需要把一根根25米的钢轨进行无缝焊接,最后实现‘长轨通’,也就是真正意义的轨通。”南宁轨道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分公司系统部负责人赵纣斌表示,目前3号线很多区间的钢轨正在焊接中,预计一个月后能实现全线“长轨通。”

本报记者冯梓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