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手摸、尺量,螺栓孔裂纹、钢轨头部核伤,一个个线路“故障”被探伤工快速“逮”到,定位、定性、定量。

6月28日,烈日下,集团公司2018年探伤工技术大比武上半年总决赛暨黑龙江省第十一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在大庆工务段培训基地火热进行,来自工务系统的23名选手分组比拼钢轨探伤和焊缝探伤技艺。

比天气更火热的是选手的激烈角逐。10时20分,第二组比赛开始,5名探伤工推着探伤仪直奔各自探伤台位,争分夺秒“逮”“故障”。5个探伤台位,5名选手要依次探测完,找寻预设“故障”,每个台位只有10分钟探测时间。赛场上鸦雀无声,探伤仪发出的报警声显得格外清晰。5名选手时而观察探伤仪屏幕,时而蹲在钢轨上又摸又量,伤损确定脸上闪过片刻轻松,遇疑难“故障”紧锁眉头。

先从第二个台位开始探伤的大庆工务段40岁选手张大治,在5人中格外有辨识度。他最黑、最壮,也最沉稳。嘴里叼着笔,紧盯探伤仪显示屏,稳步慢行,确定“故障”后,用支架把探伤仪一支,记录在答题卡上。也许有主场因素,也许有5人里年龄最大的因素,张大治显得异常淡定。20分钟后,再次换场地,他进入第四个探伤台位。张大治的脚步变碎,蹲起也频繁了,脸上的汗珠顺着嘴里的笔往下滴,表情凝重起来。时间一秒一秒过得飞快,就在第四个台位探到一半时,张大治眼前的显示屏又出现了伤波提示,“轨头核伤!”他第一时间做出判断,伤损在钢轨内部,一时间确定不了位置。张大治推着探伤仪,在不到1米的距离内反复探测,紧张加之天热,黄色的半截袖已被汗水湿透。他深吸一口气,边推边调整探伤仪灵敏度,终于确定了伤损位置。在第四个台位,张大治一共发现了大小10个伤损。经过伤损最多、最复杂的探伤台位考验,他顺手许多。

经过激烈角逐,张大治获得了探伤工组全能第二名。相对成绩,他更在乎失分之处。对此,大赛裁判员、工务处高级工程师任书斌在赛前就有准备,在裁判组宣布成绩时,重点指明大家漏探、错判的倾向性问题,叮嘱有针对性提升。“探伤是防‘三折’最重要一道关,通过比赛找到探伤短板,促进全集团公司探伤水平提升才是比赛的目标。”赛后,任书斌道出了提升职工技能的理念:以赛促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