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绥棱县泥尔河乡卫星村,春风拂面,鸟语花香。叮咚作响的泥尔河,在村边流过,田野上插秧的人们正在稻田里忙碌着。在这秀美的田园风光中,一场没有硝烟的扶贫攻坚战正如火如荼进行着。

1 精准对接

政企合力铺画脱贫蓝图

2017年4月,集团公司接到扶贫绥棱县泥尔河乡卫星村任务后,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进喜高度重视,把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当成一项政治任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成立了扶贫工作组。由集团公司工会主席郭志林担任组长,选派3名优秀干部组成扶贫工作队。正处职领导干部马权任队长,科级干部王玉国、陶文会为队员,他们常驻村里,与村委会一道开展工作。

2017年4月中旬,扶贫工作队经过认真准备进驻了卫星村。为方便工作,保证扶贫项目按时“落地见效”,他们推掉县乡为其安排的住处,在废弃小学校院里的活动板房内安下了“家”,卫星村成为3名队员的新单位,扶贫成为他们的新使命。

驻村伊始,集团公司领导班子成员与绥棱县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到卫星村对接,了解到卫星村地处绥棱县最南端,现有耕地面积21780亩,14个村民小组的1408户居民以种植水稻、玉米为主。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自然环境差,有91户贫困户,贫困人口年平均收入不足2500元。这块曾经有东北抗日联军活动的革命老区,成为省级贫困村。

如何让卫星村尽快脱贫?2017年5月6日,集团公司党政主要领导来到卫星村,与乡村干部一道入户走访,通过调查走访,与贫困户谈心交流,拉近了干群关系,摸清每户贫困户家庭现状、致贫原因、脱贫意愿,为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第一手资料。

贫困户多是老弱病残,希望用自己的双手改变生活,对劳动强度小、投入成本低、技术门槛不高的家禽饲养项目比较认同。通过实地勘察,调研论证,一个以构建“养鹅产业”,扶持贫困户种植有机蔬菜发展“庭院经济”,壮大卫星村富硒鸭稻米种植产业等3个产业项目;修建乡村道路、养殖场、村民综合社区服务中心等5个基础建设项目的《扶贫工作三年规划》出台。

2 精准施策

办好老百姓所想所盼的实事

农村脱贫致富,最缺的是技术、资金和市场,而这些也是哈尔滨局集团公司扶贫工作的着力点。全面改善村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引导扶持贫困户“造血”,更是精准扶贫的关键。

肉鹅产业,圆了贫困户的脱贫梦。搞养殖禽类风险大,项目能有前景吗?驻村工作队员与村干部用一周时间跑遍了黑龙江省内10多个大型鹅场,了解到当前肉鹅市场还有扩大趋势。行业前景考察准了,养殖技术是关键,他们又聘请黑龙江省农科院养鹅专家刘国君教授做技术指导。经过比较,选定肉质优良、容易饲养、成活率较高的“霍尔多巴基”鹅雏进行产业尝试。

扶贫产业需要引领和带动,工作队计划购入1万只鹅雏,免费送给每户贫困户50 只,低保户、残疾户和五保户每户15 只,引导大家养殖创收。当驻村工作队信心满满地推进时,并没有出现家家踊跃参加的场面,还出现了不少质疑声音,“养鹅能挣几个钱儿?”“养不活咋办?”“弄不好白搭辛苦!”……

面对农户的疑问,驻村工作队深刻体会到贫困群众的保守思想、陈旧观念不是凭一腔热情就可以一下子改变的,而是要带着他们干,干给他们看,帮助他们树立脱贫致富信心。经过挨家挨户宣传,“村集体集中养4000只+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分散养6000只+专家指导+回收”的运营模式,算效益账,签订3年保价回收合同”的一系列做法,给养殖户吃下“定心丸”,共有239户签订了养殖合同。

2017年5月至7月初,扶贫工作队请专家帮助指导设计,将村里闲置的学校改作养殖场。工作队成员带领贫困户和村民,每天起早贪晚、顶烈日、冒风雨,与蚊虫为伍,经过40天艰苦奋战,占地1.2万平方米,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鹅场建成。

2017年7月12日,购买的一万只鹅雏陆续到达,在把鹅雏分给养殖户和鹅场集中养的同时,扶贫工作队和专家从养殖培训、鹅舍消毒、幼鹅防疫等关键环节入手,逐户现场指导,使养殖户对喂料方法和技巧全面掌握。经过120天精心饲养,成活率达到87%,平均重量在10斤以上。集团公司开展“献扶贫爱心、定购扶贫产品”活动,18万职工积极预定帮扶村肉鹅及相关产品,8000多只肉鹅、27头猪、510只鸡都按合同收购,每个贫困户收益近3500元,每个低保和养殖户收益1000元左右,村集体创收15万元,养殖项目赢得开门红。

要想富,先修路。卫星村到抚北村的2.45公里通村公路是一条土路,一到雨天村民常常是趟着泥水回家,给村民的出行带来许多不便,硬化这条路成为了村民最大的心愿。

2017年8月26日,集团公司投资100万元的乡村道路硬化工程开工。采取对原有土路平整、垫砂、碾压,上面浇筑混凝土的方式进行建设,扶贫工作队员在现场对质量严格把关。10月初,全面硬化的乡村道路建成通车,解决了村民的出行难题。

这个村的种粮大户闫凤发对记者说:“哈铁的帮助太大了,开车出门和干活儿,再也不用为道路陷车发愁了。为我们铺就了一条致富路,真想给哈铁的领导磕一个头。”

服务中心,让村民有了城里人的感觉。宽敞明亮的“村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是卫星村唯一的楼房。走进面积575平方米的两层楼内,党员活动室装修得庄严肃穆,电教设施完备,文化活动室有科教农业书籍和棋牌、乒乓球、健身等器材,医疗卫生室、电商室、便民服务室和治安室一应俱全。让村民学习、活动、就医、办事等不出村。

马权介绍,“村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投资140余万元,去年7月27日开工,大家天亮就干活儿,天黑了才收工,仅用70天就建成投入使用。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在驻村扶贫工作队办公室的墙上,挂着3面锦旗,写有“心系群众办实事,扶贫救济解民忧”的锦旗,是贫困户郭福兰敬献的。

来到郭福兰去年新建成的家,房门上贴着“好日子不忘习主席,住新房感谢共产党”的对联。她讲述了敬献锦旗的故事:“我69岁,入党50年了,我们老两口都是靠低保和土地租金过日子。去年7月扶贫工作队来到我家,看到住的房子漏雨,破得不能维修了,主动给我家申报了住房重建,政府补助2.8万元,自己只花1800元。8月份施工队来了,盖房子时大家都来帮忙,扶贫工作队的3名领导给送来了大米、白面和他们个人捐献的1000元钱,仅用10天就把新房建起来了。真要感谢党的好政策,还有扶贫工作队好领导,让我住上宽敞明亮的新房子。我托人代笔给市和县的党委书记写表扬信,表达对党和对铁路帮助的感恩之情。”

用心、用情、用力帮扶,让贫困群众脑子转起来、心里热起来、身子动起来。谈起扶贫工作队。65岁贫困户王天海更是感激得热泪盈眶,他妻子耳聋,还患有糖尿病,一个儿子是精神病,另一个脑干出血瘫痪,欠外债10多万元。各种困难让王天海失去了生活的信心。王玉国走访了解情况后,专程带失聪老人到绥化市医院做医疗鉴定,找绥棱县残疾人协会协商办理残疾证,每月增加了160元补助,还送来50只小鹅和大米白面,让他重新有了生活的勇气。去年养了2头大母猪,今年生了19个小猪仔,党的扶贫政策让他感到生活有盼头了。

一年来,扶贫工作队解决了20多个贫困户反映的住房维修、住房重建、低保贷款、残疾鉴定、极度缺少生活资金等特殊难题。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到来,让村民有了主心骨。

3 筑牢堡垒

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扶贫工作队紧密结合卫星村党建实际,从发挥村党总支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带头示范作用入手,在强化“三会一课”制度等基础工作下功夫,系统完善了“八簿、两册、两账”等基础资料,按标准规范了组织生活。全面开展了争当农村党建星、经济发展星、乡村文明星、社会治理星、生态文明星为内容的“五星党组织”创建活动。通过召开党员大会,上好高质量党课,学《党章》、重温了入党誓词,组织党员到养鹅基地义务劳动等多种形式,对党员进行党性教育和锻炼。

在党员中开展“争做脱贫致富带头人”和“做表率、讲奉献,为村党总支‘争星上档’做模范”等活动,选树了水稻种植能手万凤群、养猪能手王永安、养鹅能手许耀东等一批党员典型,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和感召村民脱贫致富,打造出一支土生土长的扶贫工作队。目前,卫星村“五星党组织”创建活动受到绥棱县党委的好评。

卫星村党总支书记万凤群说:“驻村扶贫工作队来了以后,几乎把全部精力都倾注到了卫星村,帮助我们搞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脱贫产业,党组织建设更是上了一层楼。现在,全村上下都拧成了一股绳,齐心协力奔小康。”

回顾走过来的这段路,马权很有感慨:“这次扶贫,不仅使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变,更让人欣慰的是老百姓有了精气神。下一步将跟村委会一道攻坚克难,彻底拔掉这个穷根。”

一年来,集团公司为卫星村协调各类扶贫项目资金370余万元,使村基础设施实现了跨越式提升,村民生产生活水平和经济收入稳步增长,贫困人口年收入由驻村前的不足2500元,提高到现在的4000元。目前,面貌一新的崭新画卷正逐步展现在人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