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报刊体系中区域新闻属最基层的报道,各类报刊的新闻,区域新闻都占有一定的篇幅,稿源大多由通讯员采写。纵观其采写队伍,大多是由“爱好”新闻写作,或是为完成工作任务而来,写作水平参差不齐,制约着报纸质量的水平。

如何编好区域新闻,提高报纸质量,这对区域新闻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才能成为一名新时代合格的区域新闻编辑?笔者结合自身实践谈一点粗浅认识。

一、加强政治理论

“要政治家办报。”这是媒体人常挂嘴边的口头禅,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新闻编辑必须学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从新闻编辑工作的任务来看 ,新闻编辑的首要任务是选稿、改稿、组合、编排。如果一个新闻编辑不了解党在每个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明确党的工作意图,又凭什么标准去选题、改稿呢?而要真正使新闻起到舆论先导作用,新闻编辑必须要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要有坚定的党性原则,要有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区域新闻编辑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基层群众的桥梁,既要传达上级的政令,又要为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就要求区域新闻编辑要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听取群众的呼声,充分利用报纸这种媒体,架起党和群众心灵沟通的桥梁,更好地为各县(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二、加强业务知识

由于区域新闻稿件大多都是由通讯员采写投送,稿件水平参差不齐,这就要求区域新闻编辑自身业务水平要过硬,储备广博的知识素养,处理稿件心细如发,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如投送本报区域新闻的部分通讯员稿件,把“常抓不懈”写成“长抓不懈”,把“环境幽雅”写成“环境优雅”等等,甚至于有严重的差错,一不小心,就容易造成见报差错。试想如果编辑知识贫乏、业务水平低,编出的稿件和版面定是盲目无序,错乱不堪。

要当好一名区域新闻编辑,必须要有强烈的求知欲,要不断吸取各种知识营养。正如古人所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三、加强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新闻编辑的生命,区域新闻有深度、有影响力的报道少;会议报道多,单位总结多,反映基层、反映群众实践活动报道少;浮在面上的报道多,紧贴生活、紧贴实际的报道少。各县新闻除了会议报道、领导活动的消息以及各单位的数据式的业绩外,其他类的新闻很少。而处理好这类报道,重任就落在新闻编辑的身上。对于各县(区)会议新闻,不单对会议内容进行报道,当会议涉及各行各业大好形势的内容时,要到场外的工、农、企等行业现场进行了解,抓“鲜鱼、活鱼”,避免过去那种会议报道形式。头条的选择不应按官大官小去编排,不能条条都是县里会议新闻,要对那些紧紧围绕大局,积极弘扬主旋律的新人、新事、新经验、新成绩以及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反映群众关心问题的新闻也要编入头条。同时,也要注意地方特色和时代性,做到有的放矢。区域编辑创新的意识决定了区域新闻及报纸质量的高低。

四、加强新闻策划

好的、重大的新闻主题都是受到各媒体共同关注的,大家都在一个起跑线上,占有同样的资源,谁能独辟蹊径,就能拔得头筹。好的、重大的新闻主题不光是各媒体间的相互竞争,在自家报刊中也是相互争夺、依存。在占有同样资源的前提下,区域新闻的报道更具资源优势,因为众多新闻题材主要来源于最基层。区域新闻编辑在同类主题中,要做好报道,那就必须要做好策划,要从新的角度,新的深度,新的形式入手,创新再创新。

如本报2018年8月24日在要闻一版刊发《罗城今年预计可产毛葡萄鲜果1.5万吨》 一文, 由记者部记者采写,对罗城县毛葡萄产业的扶持政策、产量的提高、产品的推介等进行报道,报道简短明了。随后,本报区域新闻部针对这一新闻主题,策划了一个《生态毛葡萄换来“金山银山”》专版。通过罗城“生态立县”战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发动群众生产毛葡萄致富等,进行了图文并茂的深入报道,获得好评。

有的新闻策划,有时就是一个“旧酒”装“新瓶”的过程,特别对于区域新闻编辑来说,更需要一个完善的新闻策划。

五、加强沟通交流

其实,通讯员采写的新闻,不乏质量较好的作品,作为区域新闻编辑不能自以为是,高高在上,要充分尊重通讯员的劳动,在不妨碍稿件主题,尽量做到文字精练的前提下,充分尊重作者的文字风格。

编辑就是“为人做嫁衣”的职业,为通讯员编好稿子是最基本的职业修养,这就需要编辑跟通讯员有较好的沟通交流,共同探讨,共同学习。如遇到好的主题,可共同重新策划,合力采写。作为新时代的区域新闻编辑,就要有这样胸襟和追求。

笔者认为,区域新闻编辑应具备上述基本素质。但是,具备了上述素质不等于就是称职的区域新闻编辑,还需要根据区域新闻编辑工作的特点去总结提高,才能成为跟上新时代节拍的合格新闻工作者。

(作者单位:河池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