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学安

据报道,针对群众关切的北京南站打车难顽疾,国务院大督查第一督查组日前进行暗访,实地查看了南站内部设施及周边街道情况,与多位乘客、出租车司机、交通执法队员以及南站工作人员进行交流,发现乱象整治成效明显,但常态化机制仍待建立。

坐上高铁日行千里,下了高铁举步维艰。此前,媒体报道的北京南站外存在交通拥堵、黑车肆虐、打车难、上车难、规划设计不合理等问题,引发公众热议。

城市的公共交通设施管理,既要抓“看得见”的硬件建设,也要抓好“看不见”的软件管理,硬件之外有软件,设施之外有服务,规模之外还有质量。动辄一个多小时的排队候车、设计不合理的电梯口、通行不顺畅的候车大厅……诸如此类的小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就会变成了大矛盾,也极易引发公众不满。

提升一座城市的幸福指数,不仅要看交通设施够不够现代化,还要看有没有考虑到人们出行的具体需求。如果公共交通设计不合理、管理不细致、服务不贴心,即便硬件设施再好,也无法让公众满意。事实上,北京南站暴露出的不只是一个行业、一个车站的问题。南站的“难”题,暴露了从铁路到市政交通运营者再到车站日常管理诸多环节效率低下、管理不善等问题。

城市公共场所和设施的管理需要走出“规模思维”羁绊,在提升“质量意识”上花力气、下工夫。保障乘客在出行上有更多选择才是理想的做法。而要让城市公共交通设施更加“亲民”,需要相关部门以人为本,通力协作。

从大的方面来讲,需要相关部门多方面调控和政策支持,让全国类似的“难”题可以通过增加运力、缓解压力、合理调配资源得到缓解,让乘客无论是乘地铁、公交还自驾,都能“畅通无阻”。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城市公共设施的运营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城市交通设施的配套服务水准是城市公共服务水平的缩影。城市公交设施存在的问题折射出城市管理中的一些缺陷和短板。因此,城市公共场所、公共设施在设计上要做到人性化,在细节上要体现便民性,在服务水平上强化以人为本,在运营管理上更要主动对接公众需求,只有这样才能让公共设施发挥最大效能。

城市公共场所、公共设施在设计上要做到人性化,在细节上要体现便民性,在服务水平上强化以人为本,在运营管理上更要主动对接公众需求,只有这样才能让公共设施发挥最大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