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贫困村总数达68个,占贫困村总数的80%,深度贫困人口8584户33923人,占全县未脱贫人口总数的85.6%……这一串串数据显示,那坡县是一个典型的深度贫困县。在全国上下脱贫攻坚战打得如火如荼的时候,那坡这个“老、少、边、山、穷”的县份,正生动演绎着一个个脱贫攻坚的“那坡故事”,那坡县委、县政府借力深圳对口帮扶和扶贫政策的东风,用一个个政策和措施,不断吸引外出务工群众返乡就业创业,清除“空壳村”,将“造血式”扶贫真正落到实处。

  从那坡县城出发,汽车在蜿蜒的山路上行驶,从一个山头到另一个山头,在经过一条还未硬化的山间小道,历经40多分钟的车程,记者终于抵达目的地——那坡县德隆乡文华村养殖场。这是深圳对口帮扶该县生态养殖扶贫产业示范园中的一个项目,与华西希望四川德康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康公司”)合作,也是该县生态养殖扶贫产业的第一个试点。

  在莽莽山林中,建起了两排猪舍,其中一排猪舍已有200多头种猪“入住”,管理人员正在喂食,进出猪舍的人员都要穿上隔离服并进行消毒,十分严格。据负责人介绍,这里计划养殖600头猪,等另外的猪舍建成后,将有猪种陆续运来饲养。

  “我们这个养殖场是一个小微农场,主要由贫困户入股管理。一个小微农场能接纳3户贫困户合伙管理,投资比例一样的话,每户就有2万元收入。运营主要是由公司提供猪苗、技术支持和监管,贫困户负责管理饲养。饲养过程中如果猪苗正常死亡,损失由公司承担,出栏后公司统一回收。贫困户只需要入股,负责将猪养好养大就可以了。养的猪越多越大,收入就越高,分的钱也就越多,让群众在家门口也能实现增收致富。”那坡德康农牧有限公司服务部经理陈磊介绍道。

  据了解,为通过发展生态养殖助推扶贫攻坚工作,近年来,该县采用“政府主导、企业实施、保险保障、能人带动、贫困户参与”的产业发展模式,同步带动现代家庭农场和“小微农场”建设。德隆乡文华村养殖场只是该县发展生态养殖扶贫产业的一个试点,主要由有意愿发展生猪养殖产业的贫困户提出申请,政府负责投资建“小微”栏舍,德康公司负责提供仔猪、饲料和指导服务,肉猪育肥后由公司统一回收,并给予一定代养费,同时政府对年出栏达到一定规模以上的贫困户进行奖补。

  德隆乡文华村念乐屯村民韦明亮是该养殖场的合伙人之一,他家2015年被评为贫困户,2017年脱贫。2016年之前他一直在外务工,2016年养殖场动工后,在家人的支持下,他通过小额贴息贷款,出资4万多元入股养殖场,引进种猪后,他与其他入股的贫困户一起在养猪场里做工。“家里离这边就3公里,来回很方便,偶尔能回家看看老人。之前在外务工,进厂一个月工资3000元,虽然养殖场目前还没有收益,但我相信通过努力,一定能实现增收致富。”韦明亮对未来很有信心。

  据该县畜牧局副局长章永革介绍,推进生态养殖是石漠化地区扶贫地项目之一,目前,该县计划配套发展300个单元家庭农场,同步带动贫困户“小微农场”500个,由政府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和融资进行建设。建成后由承租户进行租赁,租期不低于10年;经营期间由德康公司负责提供种猪、饲料、技术服务以及成猪回收,按每头成猪200元至300元的标准给付承租户代养费,承租户每年按返还代养费的30%交纳租金,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优先安排有能力、懂经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作为承租方,年收入达到40万元至60万元不等;能力不足的贫困户可通过劳务用工取得收入,预计每个家庭农场可以吸收3名贫困户,全县300个家庭农场可为900户贫困户提供就业,年人均收入3万元;无劳动能力的可以通过土地入股享受分红收益。“我们力争用三年时间,让全县年出栏肉猪达到30万头以上的规模。”章永革说。

  在距离那坡县城约10公里的地方,几栋厂房正拔地而起,初见雏形。那坡同益新丝绸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扶贫车间已开始使用,时值休工期,做工的农户都已回家,现场只有建筑工人还在施工。

  “目前我们的扶贫车间里有20多个贫困户务工,主要从事收茧、烘茧工作,领的是固定工资,最低工资一个月3000元,个别有3500元,现在休工期间我们只发放基本工资,每人每月1450元。”那坡同益新丝绸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远新向记者介绍。

  扶贫车间的建成,吸引了不少附近村民前来务工,谭泽绍就是其中之一。他家里上有老下有小,没办法出远门打工,之前只能和爱人在家务农。家中两亩多的田地,靠种水稻、玉米勉强能糊口,再加上饲养一些家禽、家畜补贴家用,日子过得紧巴巴,成了村里的贫困户。今年4月,谭泽绍成功应聘到厂里做工,主要负责烘茧工作。“我们烘茧部试用期工资就有3000元一个月,从家里到工厂只需要几分钟,能照顾到家里,现在休工期还能回家做农活,真好。”谭泽绍说。

  不仅留守本地的村民前来务工,一些在外务工的村民也返乡加入到扶贫车间务工的行列。城厢镇者庙村伏仗屯村民李志勇之前一直在外务工,去年由于家中老人生病,他不得不回家照顾,现在他和谭泽绍同在烘茧部。“在外面打工一个月有三四千元的收入,现在在这里上班也差不多是这个工资,放假还有基本工资拿,觉得还是在家上班比较好,不仅能照顾家里,还能种点田地,出去打工的话田地丢荒太可惜了。”李志勇说。他还告诉记者,现在家中老人已过世,孩子也在县城上班,现在一家三口几乎每天都能见面,一起吃饭,以前在外面打工的时候都很少能享受这样的生活。“我今年44岁了,如果这里工资合适的话就不想再出去了,在家门口上班挺好的。”李志勇说。

  据悉,那坡同益新丝绸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一期投资2亿元,项目占地130亩,建设有厂房、办公楼、员工宿舍楼和5条生产线。项目拟为丝绸加工生产,建设有自动化、智能化巢丝、织布、炼白等全生产线,共投入缫丝机配套设备40组,织布机配套设备200台。公司全部投产正式运营后,计划日产能约达10万米坯布丝绸,年产值超过10亿元,解决就业人员超过15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