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闫慧 赵亮 实习生 米静

从草业起步,建设配套奶牛场,再到发展乳制品加工,扩大品牌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从成立庆阳运通草业有限责任公司,到创办庆阳陇牛乳业有限公司,经过12年的发展,“陇牛乳业”已成为全市重点龙头企业、甘肃省名牌企业。

多年来,在不断延伸的产业链条上,“陇牛乳业”通过实行区域订单化种植、劳务就业等传统扶贫模式以及“龙头企业+产业合作社+贫困户”的“331+”产业扶贫新模式,带动宁县米桥镇千余农户脱贫致富。

庆阳运通草业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宁县米桥镇,眼下正是公司最为繁忙的时候,5台青贮玉米收割机穿梭在田间地头,每天要派出14辆运草车往返于公司与农户之间。周边农户的青贮玉米由“运通草业”负责收割、运输,再以每吨260元的保护价进行收购,平均每天收购玉米秸秆饲料草近500吨。

今年70岁的黄岁兴是米桥镇常邑村的村民,家里种植22亩玉米,目前已经卖出2亩玉米秸秆,共11吨左右,大概能收入3000元。黄岁兴说,往年自己收玉米又要脱棒、脱粒,还要晾晒,费不少事,今年把玉米带秸秆一起卖到“运通草业”,每亩不仅能多收入200元,而且省了不少人工。

宋家村村民陈永杰已经连续5年尝到了“卖草”的甜头,今年种植的5亩玉米共收入6723元。他告诉记者,这几年,“运通草业”的收购价一直很稳定,效益也不错,明年他打算再承包20亩地种植玉米,粗略估算能收入3万元左右。

庆阳陇牛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张磊告诉记者,以前,当地80%左右的秸秆都被农户当成初级燃料用于做饭、取暖,或者直接焚烧后当成草木灰施于农田,这样做不但利用率极低,而且极易造成环境污染。

2006年,土生土长的优秀企业家白永恒看到秸秆饲料草市场前景广阔,又一心想带领当地群众脱贫,于是多方筹措资金投资600多万元,成立了庆阳运通草业有限责任公司。最初,公司致力于农作物秸秆饲料草加工和经营,产品以玉米秸秆袋装微贮草为主。

玉米青绿秸秆经过挤丝揉搓机加工,加入微生态制剂,发酵成新型的饲料草,这种新型饲料草含有丰富的菌体蛋白、矿物质和纤维素等营养物质,被称为牛羊理想的“绿色面包”,销往周边陕西、内蒙等省份。

2007年,“运通草业”在原来的单纯的玉米秸秆加工的基础上配套建成奶牛养殖场,从陕西一次性购进良种奶牛54头。一年后,养殖场的规模不断扩大,拥有良种奶牛220头,并投资近50万元购进制冷罐、运输罐,建成全自动化吸奶站。公司与陕西银桥集团签订供鲜奶合同,业务范围由饲料草加工扩及鲜奶生产。

从那时起,为满足养殖场奶牛的饲养需求,公司实行区域订单化种植,每年以订单形式收购农户种植的玉米进行青贮,带动周边1600余户群众种植玉米4000余亩,平均每亩增收260元。

2011年,“运通草业”利用自身优势,投资2000万元创建庆阳陇牛乳业有限公司,开始向全产业链进军。作为全市重点扶持的龙头企业,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陇牛乳业”引进了年产万吨奶制品生产线4条,年产五大系列三十余种口味的乳制品2000余吨、果汁900余吨,年总产值约3000余万元。在庆阳市开设直营店9个,并承担宁县、西峰、庆城、华池等县区学生早餐奶的直供直销。(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