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扶贫开发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任务”“扶贫开发要坚持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等重要论述,进一步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使命感,加强党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领导。

深刻领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构建大扶贫格局”等重要论述,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贯穿到脱贫攻坚全过程、各环节,着力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凝聚社会各方面力量,形成脱贫攻坚强大合力。

深刻领会“阳光扶贫、廉洁扶贫”“加强作风建设抓扶贫”“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使命”等重要论述,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坚决惩治和预防扶贫领域违纪违法行为,夺取脱贫攻战的全面胜利。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代表团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政治任务,是续写新时代贵州发展新篇章、开创百姓富生态美多彩贵州新未来的历史机遇,是对全省党员干部“四个意识”强不强、宗旨观念牢不牢、工作作风实不实的严峻考验。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大力培育和弘扬“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汇聚起打赢脱贫攻坚战、发起总攻、夺取全胜的磅礴力量。

二、准确把握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要求

(一)面临的形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坚持以“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群众不富、寝食难安,小康不达、誓不罢休”的坚定信心和决心,强力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连续发起春季攻势、夏季大比武、秋季攻势、春风行动等战役,坚决打好脱贫攻坚“四场硬仗”,全面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减少贫困人口670.8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7.7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位居全国前列,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

党的十九大明确把精准脱贫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作出了新的部署。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中央财政扶持资金和国家重大项目重点倾斜,中央机关各部门鼎力支持,东部发达地区全力帮扶,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面临着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重大历史机遇。紧紧抓住用好这一机遇,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必将历史性地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

当前,全省还有280万贫困人口,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任务繁重,贫困群众长期稳定脱贫致富难度很大,脱贫攻坚工作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急躁和厌战情绪以及消极腐败现象仍然存在,影响脱贫攻坚有效推进。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脱贫攻坚越往后,遇到的越是难啃的硬骨头,突破贫中之贫、艰中之艰,化解特殊贫困群体难题,实现脱贫效果的可持续化,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正视和解决好的重要问题。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切实增强发起总攻、夺取全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一鼓作气、尽锐出战、精准施策,以更有力的行动、更扎实的工作,确保坚决打赢脱贫这场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攻坚战。

(二)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代表团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大力培育和弘扬新时代贵州精神,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大扶贫工作格局,坚持脱贫攻坚目标和现行扶贫标准,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突出问题导向,优化政策供给,下足绣花功夫,深入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着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着力夯实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基础,着力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认真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脱贫措施,持续打好脱贫攻坚“四场硬仗”,用好“五步工作法”,深入推进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切实提高贫困人口获得感,坚决夺取2018关键之年的决定性胜利,坚决夺取2019冲刺之年的根本性胜利,坚决夺取2020年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全面胜利,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基础,续写新时代贵州发展新篇章。

(三)任务目标

到2020年,巩固脱贫成果,通过发展生产脱贫147万人,易地搬迁脱贫150万人,发展教育就业脱贫55万人,生态补偿脱贫78万人,社会保障兜底56.7万人,因地制宜综合施策,确保全省贫困发生率下降到3%以下,农村贫困人口稳定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其中,2018年脱贫120万人、实现18个贫困县摘帽;2019年脱贫100万人、实现20个贫困县摘帽;2020年脱贫60万人,实现13个贫困县摘帽,实现以县为单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实现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特色主导产业覆盖所有贫困村,30户以上的自然村寨全部通硬化路,贫困村全部通动力电,全面解决贫困人口住房和饮水安全问题,贫困村达到人居环境干净整洁的基本要求,义务教育学生不因贫失学辍学,巩固完善“健康扶贫医疗保障救助”政策,有效遏制因病致贫返贫,基本养老保险实现贫困人口全覆盖,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深度贫困地区如期完成全面脱贫任务。

(四)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证。坚持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责任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坚持精准方略,提高脱贫质量。坚持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做到扶真贫、真扶贫,脱真贫、真脱贫。坚持脱贫攻坚目标和现行扶贫标准,既不急躁蛮干,也不消极拖延,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更加注重帮扶长期效果,更加注重抑制返贫。攻坚期内,脱贫不脱政策。

——坚持产业振兴,夯实脱贫根基。推进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思想观念、产业发展方式、作风上的革命,全面落实产业选择、培训农民、技术服务、组织方式、资金筹措、产销对接、利益联结、基层党建“八要素”,培育提升特色优势产业,确保贫困人口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坚持加大投入,强化资金支持。坚持发挥政府投入主体和主导作用,增加金融资金对脱贫攻坚战的投放,发挥资本市场支持贫困地区发展作用,吸引社会资金广泛参与脱贫攻坚,形成脱贫攻坚资金多渠道、多样化投入。

——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坚持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强化脱贫光荣导向,注重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组织、引导、支持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

——坚持社会动员,凝聚各方力量。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党政机关定点扶贫,调动社会各界参与脱贫攻坚积极性,实现政府、市场、社会互动和行业扶贫、专项扶贫、社会扶贫联动。

——坚持从严要求,促进真抓实干。用好政策设计、工作部署、干部培训、监督检查、追责问责“五步工作法”,提高攻坚能力。实施经常性的督查巡查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激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确保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使脱贫攻坚成效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三、全力打好脱贫攻坚“四场硬仗”

(五)全力打好以农村“组组通”硬化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硬仗

按照“不搬迁的村寨要通公路、不能通公路的村寨要搬迁”的要求,全面实施农村“组组通”硬化路三年大决战,确保2019年实现30户以上的自然村寨100%通硬化路。

加快推进贫困地区高速公路、航运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国省道改造,推进窄路基路面农村公路加宽改造和危桥改造,基本实现乡道及以上公路安全隐患路段治理全覆盖。以示范县为载体,推进贫困地区“四好农村路”建设。改造建设一批贫困乡村旅游路、产业路、资源路,优先改善自然人文、少数民族村寨和风情小镇等旅游景点景区交通设施。

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落实工程建设和管护责任,强化水源保护和水质保障,因地制宜加强供水工程配套建设与改造,显著提高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障率和水质达标率,2019年6月底前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实现全覆盖。推进农村水土保持和水生态建设工程,加快坡耕地灌溉系统建设。

打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行动计划升级版,加快电力、通讯等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实现行政村动力电全覆盖。深入实施“宽带乡村”“智慧广电”工程,到2020年,实现行政村光纤网络、4G网络全覆盖,30户以上自然村寨4G移动信号全覆盖。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治理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每年完成600个行政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加快推广农户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技术。推进“厕所革命”,因地制宜普及不同类型的卫生厕所,同步开展厕所粪污治理。探索建立村庄保洁制度,解决村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等问题,建立“村组收集、乡镇转运、县级集中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机制,探索建立有机废弃物兑换的绿色积分制,鼓励农民群众参与农村环境改善。加快建设森林小镇、森林村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优美环境。

(六)全力打好易地扶贫搬迁硬仗

对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的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到2020年全面完成188万人易地搬迁脱贫任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0万人。

全面落实“六个坚持”,坚持省级统贷统还,坚持以自然村寨整体搬迁为主,坚持城镇化集中安置,坚持以县为单位集中建设,坚持不让贫困户因搬迁而负债,坚持以产定搬、以岗定搬,确保搬迁一户、稳定脱贫一户。全面落实“五个三”综合配套政策,有效盘活耕地、林地、宅基地等资源,着力打造易地扶贫搬迁和谐社区、活力社区。建好社区党组织和公共服务机构,推动优质服务资源下沉,切实做好搬迁群众就业、就学、就医、养老、社会治理等服务,引导搬迁群众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尽快融入新社区,助推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

全力推进就业扶贫。坚持以深度贫困地区和易地扶贫搬迁家庭劳动力为重点,依托对口帮扶城市和省内中心城市,推动就业意愿、就业技能与就业岗位精准对接,提高劳务组织化程度和就业扶贫覆盖面,确保贫困搬迁家庭至少1个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优先在有劳动力的贫困人口中选聘生态护林员、巡河保洁员。鼓励开发多种形式的公益岗位,通过以工代赈、以奖代补、劳务补助等方式,动员更多贫困群众参与小型基础设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建设,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参与保洁、治安、护路、管水、扶残助残、养老护理等,增加劳务收入。实施“双千工程引进和培育的工业企业、旅游企业,要带动贫困人口就业。鼓励和引导施工企业优先吸纳当地贫困人口参与工程建设,支付合理劳务报酬。

(七)全力打好产业扶贫硬仗

深入实施贫困地区特色产业提升工程,扩大产业项目对贫困户的覆盖面,避免“垒大户”“堆盆景”,让贫困户成为产业发展的最大受益者。坚决打好调减玉米种植面积硬仗,大力发展茶叶、蔬菜、食用菌、精品水果、中药材、生态养殖等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对贫困户带动作用明显的农产品加工业、特色手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大力发展花卉苗木、油茶等林草产业及森林旅游、森林康养、林下经济,延伸生态产业链,着力构建生态产业化山地特色生态产业经济体系,实现荒山增绿、贫困群众增收。

积极推动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落实农户在产业链、利益链、价值链环节的份额,多渠道增加贫困户收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制定实施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提升计划,通过盘活集体资源、入股或参股、量化资产收益等渠道,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打造“多彩贵州”“黔系列”民族文化产业产品品牌,支持民族自治州、自治县和民族乡加快脱贫攻坚步伐,推动人口较少民族贫困人口精准脱贫。将产业扶贫纳入贫困县扶贫成效考核和党政一把手离任审计,引导各地发展长期稳定的脱贫产业项目。

(八)全力打好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硬仗

着力实施教育脱贫攻坚行动。继续压缩党政机关6%的行政经费支持教育脱贫攻坚。多渠道增加贫困地区教育资源供给,加强乡村幼儿园建设,全面推进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作,重点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争取军委机关、军队有关大单位对口援建八一爱民学校。在贫困地区优先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加强学校网络教学环境建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强化义务教育控辍保学联保联控责任,实施贫困学生台账化精准控辍,精准关爱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增强教育精准扶贫政策的便利性,落实好教育精准扶贫资助政策,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和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精准脱贫计划,办好免费订单职业教育精准脱贫班。推动全省高校服务农村产业革命,教育系统实现“校农对接”全覆盖。实施好“特岗计划”,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加大乡村教师培训力度,加大农村学校音、体、美等紧缺学科教师补充力度。落实教师生活补助政策,改善乡村教师待遇,均衡配置城乡教师资源。加大对贫困地区招生倾斜力度。做好贫困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工作,实施少数民族群众汉语言和实用技能培训行动计划,多形式办好扫盲班,全面开展农村扫盲教育。

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建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据与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数据比对机制,落实参保个人缴费财政补贴政策,确保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县级人民政府落实“健康扶贫医疗保障救助”资金,推动落实“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即时结算等便民惠民措施,确保贫困群众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费用实际补偿比例达90%以上。抓好家庭医生签约履约工作,全面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全过程精细化、电子化、痕迹化管理服务,实现疾病分类精准救治。全面完成并巩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三年提升计划,实施新一轮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设立1个全科医生特岗。抓好东部省市三甲医院对口帮扶66家县级人民医院、国内三甲中医院对口帮扶64家中医院、军队三甲医院对口帮扶10家县级人民医院工作。健全农村急救体系,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加强省市县乡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将会诊费用纳入城乡居民医保报销。开展“万医下基层”活动。将脱贫攻坚与落实生育政策紧密结合,深入推进生育健康全程服务,实施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大力实施农村住房保障行动。分类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搬迁、无房户民政救助兜底、农村老旧住房整治等工作,确保应改尽改、应搬尽搬、应保尽保。深入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建立危房台账并实施精准管理、动态调整,改造一户、销档一户,防止漏改错改。明确农村危房改造基本安全要求,保证正常使用安全和基本使用功能,因地制宜同步实施改厨、改厕、改圈。落实好农村危房等级划分、补助标准和各级财政分担政策。加强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和监督检查,支付给农户的资金要及时足额直接拨付到户。2019年底前完成全省存量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建立完善危房改造信息公示制度。

四、深入开展扶贫领域突出问题“五个专项治理”

(九)深入开展贫困人口漏评错评专项治理

坚持对照标准查、发动群众查、突出重点查、数据比对查、扶贫专线查、对应程序查、落实责任查,严格标准要求,大幅度降低漏评率、错评率,显著提高群众认可度。重点排查建档立卡之外的农村低保户、危房户、大病患者家庭、重度残疾人家庭、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生家庭、老人户、居住偏远农户等七类特定群体,建档立卡之内达标退出后又返贫的脱贫户。适时开展建档立卡专项评估检查。研究制定省对贫困县摘帽退出的考核检查办法,确保退出质量。配合国家开展贫困县退出抽查。

(十)深入开展贫困人口错退专项治理

开展贫困人口错退专项治理,系统锁定对象筛查,核查退出是否符合程序、标准,开展入户核查认定,着力补齐短板,严格落实责任,坚决纠正贫困户“被脱贫”现象,大幅度降低错退率。开展各级干部遍访贫困村、贫困户活动,严格执行贫困识别和退出标准、程序,不断提高精准识别和精准退出质量,完善动态管理机制,切实做到“脱贫即出、返贫即入”。

(十一)深入开展农村危房改造不到位专项治理

开展农村危房改造不到位治理,实现建档立卡户应纳尽纳、应改尽改,全面消除农村住房安全隐患。按照省级指导、市州统筹、县级主责的原则,全面实施农村老旧住房整治,2018年底前已摘帽县和非贫困县完成治理,其他贫困县在申请摘帽当年完成治理。2020年底前全面消除全省农村老旧住房透风漏雨现象。

(十二)深入开展扶贫资金使用不规范专项治理

开展扶贫资金使用管理不规范治理,实现扶贫资金使用管理逐步规范、资金使用绩效明显提升。坚持因地制宜、群众利益至上原则,规范贫困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不得擅自改变支出方向和扩大支出范围。探索建立财政扶贫资金动态监控机制,构建省市县乡四级从预算安排到拨付、使用、绩效评估的全流程监控机制,加强财政扶贫资金日常监管和专项检查,继续实行贫困县扶贫资金审计全覆盖。加快资金拨付和使用进度,提高使用效率,实现扶贫目标与扶贫资金投入总体平衡。规范扶贫小额信贷“户贷企用”行为。

(十三)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不正之风专项治理

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不正之风专项治理,重点查处和纠正贯彻党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不坚决不到位、弄虚作假问题,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职能部门监管职责不落实问题;严肃查处贪污挪用、截留私分、虚报冒领、强占掠夺等行为,提高群众获得感和认可度。各级纪委监委要深入推进“护民生、促脱贫”监督执纪问责行动,常态化开展“访村寨、重监督、助攻坚”专项行动,强化对基层党员和行使公权力公职人员的监督监察,优先立案调查扶贫领域腐败问题。把惩治“蝇贪”和扫黑除恶结合起来,坚决打击“村霸”“寨霸”。

发挥巡视巡察利剑作用,把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作为巡视巡察重点,认真开展专项巡视巡察,实现对全省65个贫困县,以及与脱贫攻坚联系紧密的省直相关部门巡视高质量全覆盖。发挥好审计监督、民生监督、民主党派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作用,处理好各级群众工作中心收集的群众意见和诉求,用好“12317”扶贫监督举报电话和省委、省政府“扶贫专线”,做到阳光扶贫、廉洁扶贫。

扎实开展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活动,重点整治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不担当不作为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坚持用好问责“杀手锏”,狠抓失职失责反面典型,强化通报曝光,以常态化问责倒逼担当尽责。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真抓实干之风、勤俭节约之风,推行“五步工作法”,优化政策设计,细化工作部署,强化干部培训,深入监督检查,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五、实施“四个聚焦”主攻深度贫困地区

(十四)扶贫资金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

中央安排我省和省级财政预算安排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向14个深度贫困县、20个极贫乡镇、2760个深度贫困村倾斜。省直有关部门要积极争取中央部委在教育医疗保障转移支付、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车购税收入补助地方资金、县级基本财政保障机制奖补资金等方面给予我省深度贫困地区更多支持。深度贫困县要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

(十五)东西部扶贫协作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

市(州)党委、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要加大统筹力度,把东部地区协作支持的资金、项目、人才等资源聚焦到深度贫困地区。市(州)党委、政府主动加强与对口帮扶城市交流沟通,深度贫困县主动到东部结对县(区)谋求合作,实现乡镇和深度贫困村结对帮扶。认真研究东部城市产业结构、市场需求、人才优势、企业特点,挖掘协作潜力,拓展协作领域。

(十六)基础设施建设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

中央安排我省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优先布局在深度贫困地区,省、市安排的年度“四场硬仗”项目优先在深度贫困地区实施。加快实施深度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和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断提高深度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十七)帮扶力量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

强化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的极贫乡镇定点包干指挥长制,挂帮14个深度贫困县和20个极贫乡镇的省领导要亲自指挥,深度贫困县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责任,省直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要各尽其责。进一步压紧压实“五主五包”责任链,选派精兵强将到深度贫困地区工作。积极引导企业帮扶、社会帮扶等各方力量更多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

(十八)强化特殊贫困群体帮扶举措

强化综合保障性扶贫。统筹各类保障措施,建立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制度为主体,以社会帮扶、社工助力为辅助的综合保障体系,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贫困人口提供兜底保障。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由地方政府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继续实施社会服务兜底工程,加快建设为老年人、残疾人、精神障碍患者等特殊群体提供服务的设施。鼓励各地通过互助养老、设立孝善基金等途径,创新家庭养老方式。加快建立贫困家庭“三留守”关爱服务体系,落实家庭赡养、监护照料法定义务,探索建立信息台账和定期探访制度。

开展贫困残疾人脱贫行动。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纳入农村低保和城乡医疗救助范围。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推进农村贫困重度残疾人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或提供托养服务,逐步推进农村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深入实施“福康工程”等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项目,优先为贫困家庭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和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帮助贫困家庭残疾儿童多种形式接受义务教育,加快发展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资产收益扶贫项目优先安排贫困残疾人家庭。

(十九)开展扶贫扶志行动

扎实开展“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教育,深化“党的声音进万家·总书记话儿记心上”活动,充分运用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青年志愿者脱贫攻坚夜校等,加强思想、道德、文化、感恩教育,大力培育和弘扬“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坚决防止政策养懒汉、助长不劳而获和“等靠要”等不良风气。深入开展向黄大发等时代楷模学习活动,宣传表彰自强不息、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脱贫攻坚群英谱,用身边人身边事示范带动贫困群众,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引导贫困群众用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

大力推进“文军扶贫”,实施文化下乡工程,深入实施文化产业千村扶贫计划,通过文化创意设计提高文化产品品质,提升贫困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获得感。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选树一批文明村镇和星级文明户,引导贫困村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等群众组织作用,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整治陈规陋习,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把扶贫领域诚信纳入国家信用监管体系,将不履行赡养义务、虚报冒领扶贫资金、严重违反公序良俗等行为人列入失信人员名单。

(下转第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