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就开始读《陶行知文集》,如今在教师队伍已经第六个年头了,再拾起先生的《师范生应有之观念》时,又有了新的感悟。

  《师范生应有之观念》是陶行知先生向安徽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和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师生所作的演讲,他是这样切题的:“鄙人承贵两校之嘱,来与诸君畅谈,不胜快乐。”他富有艺术的说话技巧一下子就拉近了他与在座师生的关系,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切入了主题,阐述了以下重要问题:一、教育的功能。它突出地表现为教育能改良个人之天性,能养成共和之要素,能传播文化和成就个人事业。二、教育为快乐的事业。三、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四、终身从事教育事业。陶行知先生主张教师对教育事业要有赤诚之心,热爱学生,爱满天下,乐育英才。“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也是先生一生奉行的格言,是千千万万后人学习的典范。

  陶行知总结了当时教员的一般情况:“现在为教师者,男因赋闲无事,逐暂为之;女则尚未适人,而暂为之。事既得,家既成,则远翔而不顾。”身为教员尚如此,叫非教员者如何正视教育?由此可见当时教育在人们心中普遍不受重视。看今日之教育,教育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依然没得到很大的提升。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格外受到关注,随时被媒体推到风口浪尖。前段,一名35岁的女教师携女自杀的新闻,令人心痛扼腕。在工作岗位上从不生病的人,其实早已遍体鳞伤。教师背负的压力前所未有,“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时刻鞭策着我们,教不好都是我们的责任啊!很多教育家、学者发表的关于中国教育之现状分析,事隔多年后人们终于发现专家学者们并不是无病呻吟,事情已经到了迫在眉头的节骨眼。曾经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如今又有多少个愿意投身于教育事业呢?尤其是偏远县份,招考条件已经放宽到只需有教师资格证即可报考,有些师范院校的高考录取分数线屡屡降低,当老师的大多是找不到好工作的人,报考师范院校的也多是考不上更好的学校的考生,陷入恶性循环,这与陶行知先生所批判的“视为教育如用雨伞,雨则取以遮盖,晴则置之高阁;视居学校如寓客栈,今日寓此,明日便去”如出一辙,都是不把教育当作自己的终身事业来看待,更不会有那种为教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陶行知先生又对师范生说:“诸君亦当自省为何不入他校而入师范学校?岂为师范学校豁免学膳费而来乎?抑为求学之故,无他校可入,不得不入师范学校乎?将负大才能、报大兴味而后入师范学校乎?”今日之师范生亦当自勉,或许当初报考师范院校时都抱着不一样的目的和心态,但真的介入了教育这一行,我们应该坚定信仰,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唯有信仰和责任,我们才能顶住社会巨大的压力,克服不利因素。无论外面如何风云变化,或许会有家长和社会无端的指责,有家长和学校的纠纷,还会有匿名信、举报信,甚至还有家长和学生对老师殴打、谩骂,有个别老师倒在血泊里,永远不会回来了,这种种偶尔会让我们陷于该不该管学生的苦恼。尽管如此,我们却只能收拾心情重新出发,我们唯有做好自己。

  当今教育形势尤其复杂,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对学生群体的影响与过去相比已有很明显的差异。或许大家都失望了,可是我们当中还有很多人如此年轻,我们风华正茂,应有所担当,要相信:只要有人,希望就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