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担任新宁县金石镇石云村“第一书记”以来,新宁县委办公室派驻干部何龙胜始终把贫困群众当亲人,竭力为他们谋福祉,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情怀。在村里,群众视他为“主心骨”。

通了路,才能看到脱贫的希望

石云村由原来的大云村与独石村合并而成,全村75平方公里,山林面积上千亩,但是所有的资源都在深山里,不能直接给村民带来财富。要想富先修路,何龙胜首先牵住了这个牛鼻子。

2016年8月28日上午10时,石云村文家冲人头攒动,一台挖机正在进行挖掘作业,村民纷纷感叹:“盼了三十年的路终于开工了!”

在县委办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石云村文家冲到刘家坳长达1.5公里的道路动工了。紧接着,另一条贯穿独石和大云、长达9公里的“连心路”硬化也很快纳入了计划,并着手修建。

除了交通道路修建,何龙胜更为注重产业之路。2017年12月,在工作队的帮助下,该村在独石禾木坳开挖了第一条2公里长的林道。路虽然不是很长,但带来的经济效益显而易见——原来路边的竹子一根不过值2元钱,还很难卖出去;现在路修好了,一根品质最差的竹子都值8元钱,农户心里乐开了花。

今年,石云村的“产业路”全面开花,1组、16组林间道目前已经完工,6组、12组的林间道正在建设。按何龙胜与村“两委”的规划,到2020年,全村的林间道将全部建设到位。

一年多来,何龙胜积极为全村的交通跑项目、争资金,协调资金近2000万元,硬化村道近20公里,新修通达公路2公里,维修道路6公里,建设产业林道10公里,修复去年“6.22”洪灾垮塌方63处。路通了,人心也通了,石云村的面貌焕然一新,扶贫之路也越拓越宽。

抓产业,集体经济有了新血液

何龙胜走遍了石云村的山山水水,找准致贫原因和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然后因地制宜确定了“大力开发村集体经济,打造特色产业发展”的脱贫思路。目前,全村按这个思路有条不紊地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日渐明显。

石云村集体经济薄弱,村里运转全靠上级拨付的经费来维持。为了增强村经济的“造血”功能,何龙胜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骑摩托车考察了全县的山区村,从中取长补短,确定了发展猕猴桃、中药材等特色种植业的思路。

2017年1月,何龙胜带领村“两委”在全县率先建成了50.5亩高木塘集体经济特色种植场。2018年初,又开辟了一个30亩的村集体经济场,种植杨梅等特色经济作物,预计每年能为村里增收5万元。

何龙胜通过征求村民意见,坚持“党建引领、龙头带动、产销对接、抱团发展”的产业发展理念,实行统一采购品种、统一培训技术、统一防疫免疫、统一产品销售管理模式,形成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生产互动、风险共担的产业发展机制。他牵头重点打造产业合作社,帮助群众在产业扩规增效上下功夫,并率领大家筹建了电商平台,打造本土品牌,真正让贫困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

何龙胜协助支持贫困户廖世平成立了万青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从东北买了50只梅花鹿,为他联系了县畜牧水产局的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并支持廖世平大力发展特色中药材种植。今年,廖世平种植黄精100亩、七叶一枝花10亩,并引进了一条现代中药材生产加工线。何龙胜还发动朋友在网上大力宣传廖世平的鹿产品和黄精产品。在他的带动下,现在全村新扩猕猴桃种植200亩,新培植黄精150亩、七叶一枝花等特色药材50亩,为脱贫打下了坚实基础。

有难事,总第一个想起何书记

石云村的群众只要有困难,第一个想起的就是何书记,因为他心中装着百姓,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全村贫困户178户,谁家有急事、难事,何龙胜都主动帮助解决。去年石云村11组李四清家里独生子得急病去世,他闻讯后立即组织村“两委”干部到李四清家慰问,并在年底特别提醒村干部“春风行动”时要对李四清家特别照顾。

在精准识别中,被清退的村民情绪激动,何龙胜总是带头去做思想工作。有群众发泄不满时,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开导,认真宣传政策,讲解扶贫措施。

村民李云凤护林款迟迟没有着落,何龙胜知道后,立即到相关单位进行核实。通过细细核算,原来确实有笔护林款没有打到李云凤的账户上,林业局随后为他补了近3000元的护林工资。

去年“6.22”洪灾时,何龙胜天天奋战在抗洪抢险第一线,哪里有险情有困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从不叫苦喊累。在他的带领下,全体村民经过一个月的努力,基本消除了洪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