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蒙新报记者 周 明 本报记者 邹弘毅

近年来,钟山区以全力打造新时代“三变”改革升级版为目标,全面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健全农业经营体系、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等工作,将农村资源转变为企业、合作社或其他经济组织 的股权,探索出了土地承包经营权股权化、集体资产股份化、农村资源资本化的发展模式,盘活了农村闲置资源,激发了农村活力。

如今,钟山区通过“三变”改革,区内贫困人口由2014年的5093户16113人减少到现在的1436户3936人,减贫12177人,贫困村从22个减少到1个,贫困发生率从9.57%降至2.27%,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9904元增加到2017年11945元。

抓集体产权,夯实改革基础

针对农村部分土地利用率低、土地闲置撂荒等问题,钟山区通过“定家底、定成员、定股权、定方向”的改革试点先行,探索出了一条让村级集体经济管理、运行、发展与农民利益直接挂钩的“三变”改革新路径。

创新了“八步确权法”(即成立机构、宣传培训、摸清底数、明晰权属、公示确认、登记造册、上报备案、确权颁证)“定家底”。目前,该区和北部五乡镇正规范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其中,大河镇共清理并纳入确股的集体资金6483万元。

清理人口“定成员”。该区采取“法定+民主讨论、宜宽不宜严、合乎情理”的界定原则,切实划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与村民的权益与义务边界。

规范程序“定股权”。该区在股权设置上,按照集体股不超过5%,成员股至少95%来设置,同时,创新“勤劳致富股”,鼓励群众辛勤劳动、创造幸福。

创新合作“定方向”。该区通过联村党委、社民联合、村社联营,确保大河镇7个村率先在全市通过“村社合一、政经分开”的方式成为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在试点取得成功的基础上,该区又出台相关方案,夯实改革基础。

目前,钟山区共启动改革64个村(居)、开展清产核资36个村,开展成员界定48个村,界定集体经济成员8924户41717人。

抓农业经营,构建改革体系

去年来,木果镇木果居委食用菌种植基地引进贵州迈越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打造菌种培育及菌菇深加工厂。目前,一期已完成投资1000余万元,建成年产量2000万棒的食用菌冷库、大棚120个,累计生产菌棒近100万棒。项目全部投产后,将实现“菌种培育→鲜菇生产→菌菇深加工→线上线下传媒营销→蘑菇主题特色农业小镇”的全产业体系。

钟山区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重头戏”,不断建立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多元化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机制。动员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退耕还款、农耕地入股,围绕“茶、菜、菌、禽、药”等五大产业,提高产业发展效益。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三位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由6家平台公司对口帮扶10个镇乡社区产业发展,形成了“1乡镇1个副县级、1乡镇1个平台公司、1村1个以上合作社、1村1个产业专班”的组织体系。

创新“保底+六四分红”模式,项目建设期或未产生收益时,以土地入股的,根据入股土地肥力,区内分别按不低于300元/亩/年、400元/亩/年、500元/亩/年,北部五镇乡分别按不低于200元/亩/年、300元/亩/年、400元/亩/年,由平台公司按保底标准向农户分红,以“三变”贷入股的贫困户按年化率不低于6.5%享受保底收益,村集体按年化率不低于0.3%享受保底收益,待市场收益超过保底分红后,由平台公司与合作社按照6∶4比例进行收益分红。

着力构建多元化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机制,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既发挥国有企业在融资、资源配置等方面的优势。结合民营企业在技术、市场、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出台《钟山区及北部五镇乡农业特色产业扶持意见》,培育扶持“新型主体”。目前,该区共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9家,其中省级12家,市级1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73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家),正常运营200余家。

通过抓农业经营,构建改革体系,截至目前,钟山区村级集体经济增加到1.84亿元,有4个村达到1000万元。

抓城乡统筹,释放改革活力

由于距离城区较近,前些年,钟山区汪家寨镇许多年轻人都以进城务工为主,依靠和利用土地谋发展的并不多。近年来,该镇政府鼓励当地农户进行分散种植,并与招商引资企业——六盘水市亿茂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签订《钟山区中药材种植合作协议》,引导新塘村95户农户将自有土地入股基地种植各类中药材,入股土地按500元/亩/年进行保底分红。截至目前公司与农户签订合同、发放股权证和分红单100%,共兑现保底分红37.45万元,走出了一条中药材种植带领农户增收的新型产业扶贫之路。

汪家寨镇的做法,只是钟山区抓城乡统筹、释放改革活力成效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钟山区充分利用人、地、钱等城乡要素合理配置,加快要素“进城”和“下乡”各得其所。

健全资本要素下沉的流动机制。该区按照“以区域为统筹、以镇(乡、社区)为重点、以村(居)为延伸”思路,探索建立三级产权交易体系,在大河镇建立全市首家镇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唤醒农村沉睡资源。积极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采取“一户一档一策”的方式,全面对群众的危房、无人居住的破漏闲置房等进行集中整治、开发利用,鼓励农民腾退多余的宅基地,统筹安排给有建房需求的本村村民、公益设施建设、支持发展新业态,推动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制定《钟山区农村空闲农房信息发布流程指引》,引导各类社会主体通过租赁、股份合作、作价出资等方式,盘活农村空闲农房资源。

搭建农村要素进城的保障机制。该区已与32家合作社、8家大型超市及看守所等签订了农产品供应合同,涉及品种40余种。同时,建成仓储物流分拣配送中心,购置冷藏车10辆;钟山区食材配送公司负责配送73所中小学食材,为26个贫困村打通了农产品定向直销渠道。通过电子商务、迈越公司、粤旺公司等成熟的销售渠道,让“凉都珍好”等农特产品搭上顺风车,走向全国各地。

构建资本要素互动的增值机制。该区按照“三变+金融+扶贫”的模式,先后组织实施了城市智能停车场、“凉都凤”土鸡、“努比亚”黑山羊养殖、西门塔尔牛、牧草种植等股份合作特色产业平台。累计发放分红8323万元,惠及贫困户5002户14602人。同时,中心城区44个商铺、农商行400万股仍为村集体和贫困户进行分红。

健全劳动力要素流动的唤醒机制。该区2018年从高等院校引进专业技术人才10名,引进蔬菜领域专家4名、规划建设方面专业人才6名,派驻基层农技专家78人次,组建了3个技术指导专班,村级实现1村1个产业专班,开展技术服务指导22811人次。同时,创建城郊农家乐亲祥园、钟牌洗涤、“三变”综合便民服务超市等经营平台,开拓城市物业、家政、保洁、保姆、旅游等市场,增加了就业岗位,使群众实现了就近就地务工,也激活了附属产业。

抓资金整合,助力脱贫攻坚

资金短缺是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首要难题,钟山区在解决发展资金问题上,积极转变思路,以推进财政资金股权量化试点为契机,不断放大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助力脱贫攻坚。

将“零散补助”变为“发展基金”。该区制订《钟山区2018年统筹整合使用涉农资金工作实施方案》《财政资金入股监督管理办法》等,将财政零散补助资金改为产业发展、贫困村产业扶持发展基金和股金。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建立财政沉淀资金清理回收使用机制,对财政存量资金进行“大扫除”。

将“补助资金”变为“补偿基金”。该区预算安排风险补偿基金2000万,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人人贷”。同时,制定《钟山区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工作的实施方案》《钟山区农村产权抵押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管理办法》,设立风险补偿基金,按照1∶10放大贷款,目前正与试点银行签订相关协议。

将“直接投入”变为“撬动投入”。该区用好“财政资金出资15%、商业银行出资85%”扶贫产业子基金政策优势,现已拟申报项目10个。

抓规范运作,防控改革风险

钟山区在入股、法律、市场、金融等方面提升服务,防控改革风险,推动改革落实。

防范法律风险。钟山区检察机关、法院等开展民生资金保护和服务保障“三变”改革专项工作,并成立专门法律服务团队,为“三变”改革提供操作路径和法治保障。目前,该区已有综合性法律服务团队17家。制定《钟山区农村产权交易价格评估管理办法》《农村土地经营权价格评估技术导则》,破解“三变”改革中评估难、折价难的问题。

防范市场风险。该区制定《关于加快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等21个规范文件和方案,以及《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经营管理“十二制”》《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干部廉洁自律九严禁》,建立公平公正、规范统一、风险可控的农村产权交易机制,规范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同时,出台《钟山区保险助推脱贫攻坚农业产业发展工作实施方案》,联合保险公司对葡萄、梨树、桃林等农业特色创新涉农保险产品,切实抵御市场风险。

防范金融风险。该区制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不良贷款处置工作的实施方案》,通过贷款重组、转让、交易平台再流转,区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托管中心采取托管、拍卖、仲裁或诉讼等手段,打消金融机构土地经营权处置难等顾虑。

防范操作风险。该区通过加大宣传的方式,进一步提升干部职工、广大群众对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确保相关操作合理合法。目前,该区完成房地一体外业测绘26781宗,内业23374宗,确权颁证160宗;林权、小型水利、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颁证已完成。

①风景如画的凉都国学馆。

②.钟山区贫困群众培训基地授课现场。

③大河镇阔盛公司分红。

④农业专家指导农户育苗。

⑤功能齐全的生态农庄。

⑥建设初期的大河堡。

⑦周家寨葡萄基地。

(本版部分图片由钟山区“三变”改革办公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