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百色,无论田间地头,还是项目建设一线,处处活跃着党员干部忙碌的身影:访贫问苦指导发展脱贫产业,走村串户调解邻里矛盾纠纷……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牢固树立抓好党建就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主动适应党建新常态,及时回应基层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新期待。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一次次“党性大考”中,他们都交出了群众满意的“答卷”,党员干部活力迸发、干事创业热情高涨,为百色与全国全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助推加力。

  乡村振兴路上的“红色引擎”

  8月芒果飘香,在田东县平马镇东达村,每天都有无数包装精美的芒果“远嫁”他乡。东达村是田东芒果种植第一村,全村芒果种植面积达1万多亩。不少村民因为种植芒果住进了小洋楼,开起了小汽车。而就在10多年前,东达村可以说是平马镇最穷的一个村。

  东达村成功“逆袭”的背后是致富能人黎文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当地村民走上致富路。2014年当选村党总支部书记后,黎文设将自家芒果场创建为党员、农民学习培训基地,无偿为群众提供技术、信息、资金支持,免费提供果苗。在他的示范带动下,种植芒果成了东达村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收入来源。“产业+党建”的发展思路,让强村富民的梦想变为现实。

  基层活则全盘活,基层强则根基稳。东达村党建促发展只是我市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为破解基层党建与精准脱贫工作一些不相适应的现实问题,我市深化拓展“三大区域”党建,深入实施“五大工程”,着力提升基层组织组织力,推动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同频共振、双赢发展。

  ——实施“头雁引领”工程。充分发挥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开展“双培双促”“双联双带”活动,培养选拔了一大批带富能力强的党员担任村“两委”班子成员。新一届村党组织书记中,致富带头人有1335人,占村党组织书记总数的72%。选派优秀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为基层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市委树立向基层一线倾斜的导向,出台加强村级党组织第一书记管理的“1+4”文件,确保好中选优、尽锐出战。2018年,全市共选派899名优秀党员干部担任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选派3862名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员到村工作,78000多名干部与17.88万户贫困户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实现了干部挂钩贫困户全覆盖。

  ——实施“堡垒筑强”工程。创新设置方式,把组织触角扩展延伸到脱贫攻坚的各条战线,推动党组织“上链入会下屯连网”,在产业链上成立570多个不同类型的功能党支部,扩大了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同时采取帮促措施,连续两年集中倒排整顿371个软弱涣散党组织,补齐工作短板。积极推行村级党组织星级化管理,推动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全市有538个村党组织被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命名为星级党组织。

  ——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和“农家课堂”“讲习所”等阵地,对党员进行培训。2017年全市培训党员11万多人次。同时利用我市基层党建信息管理平台,对农村党员精准分类,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注重双向培养,把农村致富带头人作为发展党员的重点对象培养,把有能力的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2017年,全市在农村致富能人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100多人,有4400多名农村党员成为产业致富带头人。

  ——实施“先锋示范”工程。设立党员创业发展基金,扶持2000多名困难党员带头发展致富产业,辐射带动1.5万多名贫困群众增收脱贫。设立“党员中心户”,建立党员创业示范基地,大力推行“1名能人党员+N户贫困户”的帮扶带动机制,形成一批利益联结、抱团发展的“党群致富联合体”,全市党员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共1786个,占总数的60%以上。从2018年7月份开始,每年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在全市12个县(市、区)1872个行政村(社区)中评选出一批“红旗村”,引导农村基层党组织树立比学赶超的争先意识,激发村“两委”干部和广大群众参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村村有行动、人人都参与的争创氛围。今年已经评选出首批346个“红旗村”(共434面红旗),在全市组织工作会议上由市委、市政府颁发锦旗和奖金。被命名为“红旗村”的村庄,所在村“爱心超市”将一次性获得1万元的物资补助专项经费,所在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委主任工作报酬标准从次月起每人每月上调500元,其他享受月基本报酬的村干部上调300元,“爱心超市”物资补助金和村干部工作报酬上调部分可重复累计。

  ——实施“基础保障”工程。2016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资金2.1亿元,新建、改扩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418个,全市80%村办公场所建筑面积达到160平方米以上。同时全面提高村级运转经费。2017年全市增支村级运转经费达8000多万元,大幅度提升村干部基本报酬和村级办公经费。 (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