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革才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一批”,第一个就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强调“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要发展产业,必须全面提升贫困地区的产业竞争力,这是加快扶贫开发从“输血扶贫”转向“造血扶贫”的治本之举。

扶贫要从“输血”转向“造血”,产业扶贫是关键和核心。而产业扶贫的成效如何,是评判扶贫工作的重要标尺之一,也是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运城市出台了扶持产业脱贫政策,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列出产业“菜单”,实施“一村一品”“一乡一特”等,由群众选择产业项目;培育高品质、有市场、能富民的产业或特色品牌,增强贫困农村“造血功能”,把产业“弱项”变成脱贫攻坚的“硬实力”。

平陆县“种下脱贫树,广收致富果”的产业精准扶贫,是选择了好的脱贫产业,这既是起点也是赢点,更是撬动发展的支点。平陆县产业扶贫,是增加贫困农村的“造血功能”,是实现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最终实现稳定脱贫、共同奔小康的目标。

产业扶贫是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基础支撑,也是脱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平陆县在脱贫攻坚中,给了我们很好的启迪——一是选好优势产业,找准产业发展和自身优势结合点;二是用好农户资源,广泛带动贫困农户参与产业发展;三是加强政策支持,充分发挥扶贫资金助推作用;四是开展精准帮扶,打造能帮善扶的人才队伍和社会力量,不停留在送钱送物、过节慰问上,而是落实到产业发展上;五是创造良好环境,为产业发展提供专业化生产服务,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贫困人口的稳定脱贫致富,提供了重要支撑。

产业扶贫,变“输血”为“造血”是实现贫困户持续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着力点是培育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让贫困群众心热起来,身动起来,靠自己双手摆脱贫困。要打破一些群众“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懒汉心态,要发动种养大户、产业能人、新型主体,通过示范培训掌握技术,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

产业扶贫,提升“造血”功能,既要解决“物质贫困”,也要解决“素质贫困”,这是产业扶贫的使命所在。要破解贫困村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较弱,产业意识和种养水平较低的难题。发展产业扶贫,有利于转变群众观念,提高种养水平、劳动技能和科技水平,增强市场意识和理财本领,从而走向市场、参与现代化进程,积蓄长期持久、从根本上摆脱贫困的力量。

产业扶贫,在“造血”上,不能“漫灌”要“滴灌”,否则结果往往会导致专项扶贫资金容易流入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专业大户等扶贫经济组织,而更为需要扶贫的对象却在产业开发中被边缘化。其结果是即使产业发展起来了,区域内收入两极分化却进一步拉大。

产业扶贫,充分发挥“造血”作用,是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产业扶贫的地位和“造血功能”的作用,进一步强化紧迫感、责任感。要有“不脱贫不脱钩、不脱贫也担责”的承诺,围绕产业扶贫、“造血”扶贫目标,调动全社会力量,深入推进产业扶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