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的当下 喧嚣的过往

漫步在花源村,古朴的街巷,清幽的石板路,挂在屋檐下的老玉米,还有抽着旱烟的老人们……这种独特的韵律,宛如桃源一般。然而略显破旧的古建筑,村民们略有些迷离的眼神,又给人一种落寞之感。这个历来繁荣的深山古村,正逐渐走向沉寂,游人们在此所感受到的宁静,对于当地人而言,或许更意味着失落。

自明清以来,在花源人代代接力传承之下,这里嫣然成为群山深处的一颗明珠。当地有着十分优越的道路条件,共有5条山路与外界相通,因此自古便有“五马归槽”一说。

“花源古村,是川西南的简阳、仁寿、乐山、眉山、峨眉、夹江、雅安等十多个州县的交通要道。一早从雅安出发,到了这里已接近傍晚,因此,这里是过往商客歇脚和集卖的第一站。南北商客汇聚,使花源古村成了周边地区的物资集散地。”花源村村支部书记蔡吉盛介绍,明清以来,花源村始终是一个经贸枢纽。商人们将天南地北的货物运往此地,而这里盛产的雅莲、竹木、土纸等,也经由客商们带往全国各地。村里赶集以夜市为主,每当夜幕降临,商客熙来攘往,满街灯火阑珊,如天上银河,十分壮观。曾有墨客亲眼目睹了花源夜市的盛况,于是提笔写下“满城星星照二峨”。

村里曾有著名的“三宫”,分别名为禹王宫、万寿宫和五圣宫,皆是相当气派的古建筑。禹王宫,是花源本地的药商筹资修建的;万寿宫(即今江西会馆),为清乾隆年间来此经商的江西商人筹资修建;五圣宫,则由另外五省的商人联合修建。修建“三宫”,意在展示财力,各地的客商在此驻扎,竞争,拼富斗胜,花源村的繁华由此可见一斑。

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四通八达的路网必然会不断削弱花源村的地理优势。不过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花源村依旧维持着相当高的人气。村子周边相继成立了数十个钢厂、水泥厂以及煤矿等,“当时附近的村民纷纷慕名来厂矿里工作,最多的时候,村里的常住人口接近千人,来此买卖休闲的人更是难以计数。”蔡吉盛说。

但这样的繁华却是难以为继的。自2000年后,周边的厂矿逐渐衰落,加之社会环保意识的觉醒,许多厂矿相继关停,使得花源村骤然失去了经济活力。过去的十余年间,花源村盛极而衰,村里常驻人口也由近千人降至如今不足300人。留在这里的,多是念旧的老者,而青年们几乎都往外地谋生去了。

“以前闹热得很,现在不行了,快没人了。”在花源村,一位住在上街的老者如此说到,事实上自他记事以来,花源村始终是热闹的,所以当下的情况让他很是感伤。漫步于古村三街,穿过那些百年老宅,你可以明显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古朴,但这一切越是古老,似乎就越显得缺乏生命力。

2016年11月9日,花源村作为眉山市三个村落之一,入选了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名单。厚重的历史是花源村的价值所在;而落寞的当下,或许能为村子的整体转型提供土壤。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关于未来,花源村人也有着相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