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晓瑞)自“凤还巢”计划实施以来,河津市立足自身优势,积极培育“鲁班工匠”“爱之桥月嫂”“晋铝焊工”三大劳务品牌,走出了一条标准化培训、精准化服务、规模化输出的转移就业新路子,实现了劳务产业从“卖力气”到“凭技能”的根本转变。

品牌是旗帜,是形象,是市场,是效益,更是竞争力。河津人多地少,工业、建筑业聚集,历史上就有“鲁班之乡”的美誉,全市现有规模企业71家,资质建筑企业16家,从业人员近10万人。该市立足这一比较优势,结合自身实力、专业水平、行业规模、经济效益等因素,以建筑、家政、焊工为重点,制定出台劳务培训、输出、管理、服务等办法,全力打造特色劳务品牌。

为解决劳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技能水平较低、法律意识淡薄等问题,该市重培训、强素质,精准对接市场需求,深入挖掘本地特色,全面整合培训资源,制订专题培训方案,先后聘请20余名省内外专家、学者和高技能人才,开展信息服务、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法律维权、职业道德等精准化培训。同时,发挥龙头企业作用,以晋铝建安公司焊接培训中心为龙头,举办高等焊接培训班;以“爱之桥”家政服务中心为龙头,举办月嫂、护工、保姆等家政培训班;以安华、承丰等建筑企业为龙头,举办古建、园林、监理等培训班,通过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模式,先后培训各类技术人才1.1万余人、农民工2万余人,培训高级技术人才、项目管理人才500余人。

河津工业企业较多,用工需求较大。该市依托铝工业、煤化工、商贸物流等特色优势产业,出台“两项补贴”“两项奖励”“三免培训”及“河津市筑巢引凤优惠政策试行办法”,引导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务工。同时,紧紧围绕三大劳务品牌,发挥北京、西安、大连等6个驻外商会作用,召开恳谈会、联谊会,积极对接当地劳务市场和大型企业,及时掌握各大城市用工需求,先后开辟了10条就业带,建立劳务用工基地30多个,输出建筑行业技术工人3000余人、家政服务2000人、焊工800余人。其中,60余名人员到乌克兰、新加坡、加拿大等地就业,月工资最高达2万多元。目前,该市正依托河津大连商会,与中邦国际劳务派遣公司签订用工意向,首批将向日本输出高级护工5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