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观中国(一周美图新闻)
新华网 2019-11-25 14:38:43
  全球多媒体卫星系统α阶段A、B卫星成功发射
  11月17日18时,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的方式成功将全球多媒体卫星系统α阶段A、B卫星(KL-α-A、KL-α-B)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新华社发(马崇鹏 摄)
  全球唯一圈养棕色大熊猫“七仔”被终身认养
  大熊猫“七仔”在陕西省林业科学院秦岭大熊猫繁育研究中心内进食(2019年7月31日摄)。
  11月20日,全球唯一圈养棕色大熊猫“七仔”被熊猫国际终身认养。“七仔”所在的陕西省林业科学院秦岭大熊猫繁育研究中心和熊猫国际当天举办了认养仪式。
  新华社发
  用摄影记录家乡的婺源农民
  曹加祥在篁岭村自己的工作室内整理图片(11月6日摄)。
  今年44岁的曹加祥是江西省婺源县的农民。他自1993年购买第一台相机以来,就爱上了摄影。2012年,曹加祥辞去工作,成为婺源县江湾镇篁岭村的一名乡村摄影师。
  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雪后盛京美如画
  11月15日,市民和游客在沈阳市北陵公园游玩(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龙雷 摄
  渤海湾畔稻草香
  11月18日,工人驾驶机械在曹妃甸区收获稻草(无人机拍摄)。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地处渤海湾畔。初冬时节,工人忙着收获稻草,用于加工动物饲料。
  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河北武安:打造全域旅游格局
  这是11月20日无人机拍摄的武安市东太行景区。
  近年来,河北省武安市加速建设旅游项目、实施旅游富民工程,基本形成生态游、文化游、红色游、乡村游、休闲康养游等多业态支撑的全域旅游格局。
  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旅美大熊猫“贝贝”回到四川
  11月21日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拍摄的大熊猫“贝贝”。
  11月21日,旅美大熊猫“贝贝”在位于四川雅安的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亮相。“贝贝”将在一个月的隔离检疫期结束后,与公众正式见面。
  新华社记者 薛玉斌 摄
  冬日戏水
  11月21日,候鸟在拉萨龙王潭公园水中嬉戏。
  时下,斑头雁、红嘴鸥等不少候鸟陆续飞抵拉萨河谷、雅鲁藏布江沿岸等地避寒。
  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
  广西那坡县发现一大型天坑群
  11月2日,探险队员站在弄羊天坑底部的董棕树林间。
  11月16日,记者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获悉,近日,岩溶地质研究所联合中外专家,开展“西南岩溶地质遗迹调查”时,在广西西南边境发现一大型天坑群。
  新华社发(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 供图)
  一个大山教师的守望
  11月19日,在广西上思县那琴乡中心小学逢通村教学点,梁志雄手把手教学生写字。
  一所学校,一名教师,三名残障学生……现年59岁的壮族老师梁志雄,为了自己的学生,痴心守望在广西十万大山北麓的讲台上。
  新华社记者陆波岸摄
  大批候鸟飞抵鄱阳湖越冬
  在鄱阳湖滨湖乡镇南昌县泾口乡,大批越冬候鸟在湿地上空飞翔(11月14日摄)。
  近日,大批候鸟飞抵江西鄱阳湖湿地越冬。
  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

  “白色精灵”舞动三门峡
  白天鹅在三门峡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上空飞翔(11月14日摄)。
  初冬时节,大批白天鹅从西伯利亚南迁,来到河南省三门峡市黄河湿地栖息越冬。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好转以及黄河水质的改善,来这里越冬的白天鹅数量逐年增多。
  新华社发(郝源 摄)
  合肥:巢湖岸边的浪漫时光
  11月18日,新人在安徽省合肥市红石咀公园拍摄婚纱照,记录人生浪漫时光(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瑶山蹲点影像日记——广西大化:兴建水柜 解决饮水难问题
  在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勇村,群众在修建家庭水柜(2017年9月2日摄)。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滇黔桂石漠化片区县,石山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0%以上,是广西极度贫困县之一。
  “一水三用贵如油,洗菜洗脚又喂牛”是过去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山区群众应对常年缺水生活的真实写照。长期以来,瑶山人用大大小小的水桶水缸、屋顶砌出的小围墙来承接雨水,储备起来供应日常使用。干旱时,家家户户相互接济,共渡难关。
  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带领下,瑶族群众在房前屋后修建水柜。自2016年开展新一轮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以来,大化县已投入3.8亿元,建设家庭水柜9774座、集中供水工程352处等,解决了19.39万人(含贫困人口5.3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