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有两个“女鲁班”
掌上曲靖 2019-03-26 11:38:15

徐红梅、黄艳玲,是宣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两名普通女干部,工作20多年一直奋战在市政项目建设一线。在宣威市易地扶贫搬迁城区安置点建设中,她们用爱岗敬业的实际行动,舍小家顾大家,彰显女性的责任与担当。

黄艳玲、徐红梅在建设工地。

勇于担责 巾帼不让须眉

在宣威市易地扶贫搬迁城区安置点建设工地,记者见到两位传说中的“女汉子”。她们头戴安全帽,身穿迷彩服,脚踏水鞋,时而在高高的脚手架上爬上爬下,时而在只有20多公分宽的枕木上坦然地走来走去。

今年48岁的徐红梅,1992年到宣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抗震办工作。40岁的黄艳玲,1996年到宣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政工程队工作。2018年6月两人被抽调到宣威市易地扶贫搬迁建设项目指挥部质量技术组,负责城区安置点的招投标、合同管理、工程成本控制、施工管理。

宣威市易地扶贫搬迁城区安置点涉及全市24个乡(镇、街道)3779户12512人,占该市新增易地扶贫搬迁任务的80%,项目体量大,涉及面广,工期紧、任务重,项目能否如期建成入住,关系到该市易地扶贫搬迁任务的圆满完成,更关系到该市2019年能否如期脱贫摘帽。徐红梅、黄艳玲接到抽调通知,毅然接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

精益求精 磨练造匠心

“取消天棚抹灰工序,改为清水模板,可以节约投资600多万元。卫生间防水,把聚氨酯涂膜防水更改为聚乙烯丙纶防水,同样能满足防水要求,造价又低,节约成本300万……。”到指挥部的第一天,她们二人很快融入到城区安置组紧张的工作氛围中,参与一期招标。讨论过程中,她们经验与实战结合,提出了具有指导性的意见建议,为项目节约成本1000多万元。

“省钱并不是工作的最终目的,花最少的钱干出最好的工程才是彼此工作以来一直坚守的信念。”徐红梅说。查看住房清单时,她俩建议把住房照明用的白炽灯,换为LED节能灯。尽管要增加十多万元的投资,为让住户获得更多实惠,她俩还是坚持汇报、协商,更改了设计方案。

凭着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她们对负责的每一件事都亲历亲为。招标文件、各方合同、补充协议,从起草、修改、到对接洽谈,全过程参与;遇到专业性比较强的特种设备,每次都要对设备的技术参数进行详细的查询,确保招标采购更加科学、合理;项目开工后,她们坚守工地,清点人工、材料、设备、施工机械的使用情况,及时对工程量清单漏项、工程量偏差进行梳理检查,及时预测汇报投资变化情况;施工过程中,认真检查或检测使用的建筑材料质量是否合格,施工现场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为保证工程造价核算的精细化、精准化,她们每月到市场实地询价,掌握市场建筑材料价格波动情况;为加快审核效率,保证资金及时拨付,保证工程进度,她们每月审核两次报审清单,对全过程造价咨询部门提交的各类数据资料一一进行计算复核审查。

易地扶贫搬迁建设项目指挥部副指挥长刘国文评价说:她们俩就像指挥部的一双“眼睛”,坚守项目一线,保证项目建设扎实、有序、健康开展。

吃苦耐劳 尽显坚韧本色

在指挥部很多人的手机里,都留有一张这样的照片“两双刚从泥塘里拔出来的脚”。黄艳玲讲了照片背后的故事:工地一期浇筑灌桩,夜里11点多,我们俩手握电筒到工地现场巡视,因光线太暗,不小心陷进臭泥塘里,拔出来冲掉身上的泥浆,我们俩穿着潮湿的裤子和鞋子,继续干活,直到凌晨两点多施工结束才回家休息。

从2018年9月到工地,她俩一直坚持上班,除过年休息,没有周末和节假日,每天早上8点左右到工地,晚上十一二点下班是常事,特殊时候要到凌晨三四点。冬天,工地寒风刺骨,她们和施工人员一起加班。任务接踵而来,她俩从没向组织发过牢骚,兢兢业业、尽心尽责。

曲靖日报特约记者  董娅娟 沈良斌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