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爨文化精神的时代活力|付尔华
——论爨文化的时代价值
掌上曲靖 2019-03-15 19:34:38

曲靖是二爨故里,是爨文化的发祥地。然而,由于历史久远加之留存的文物古迹稀少,有许多人既质疑爨文化这段历史的真实性更质疑爨文化的价值之所在。翻开爨氏自三国两晋时期统治南中地区400余年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曲靖作为南中重镇曾经有过的辉煌已毋庸置疑。让人们疑惑纠结的是,爨氏大姓在治理南中地区的历史长河中究竟有没有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其精神实质是否值得后人总结传承?这是爨文化是否真正成其为文化的核心命题。

何为文化?词典中解释最多的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在众多的解释中,我最赞同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曾经下过的一个定义,即:“文化,是一种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它通过积累和引导,创建集体人格”。按照这个定义,也就是说但凡被称其为文化的,它一定是一种时间的积累,并在长期的时间积累中,形成了这一区域的人们相对独立的精神价值、生活方式和集体人格。爨氏治滇近400余年的历史中是否形成了属于他们那个时代的精神价值、生活方式和集体人格呢?带着这些疑问,笔者作为一个爨文化的推崇者,在研究爨文化这段历史并力图使其具象化的过程中,认为爨文化至少有三种核心精神值得总结:

其一是"独步南境、卓尔不群"的开拓精神。今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在两汉时称“西南夷”,因地处巴蜀之南,故又称“南中”,由于这里山遥路远、地势险峻、开化较晚、少数民族众多,而被称为“不毛之地”“蛮夷之地”。东汉末期,以爨氏为首的汉族大姓从中原辗转流入南中后,特别是爨氏自公元339年独霸南中至唐天宝年间(公元746年)南诏灭爨400余年的漫长岁月里,以惊人的气魄和毅力深入西南边陲“不毛之地”开疆拓土,成为蛮夷之地的最早拓荒者,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发展理念,引领南中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并达到空前的高度。一是兴修水利。爨氏沿用两汉时期的水利设施大力发展以水稻为主的农业经济,使这一地区成为早期的水稻主产区。二是使用牛耕技术翻土精耕细作,提高提劳动生产率和水稻单产量、《华阳志·南中志》记载:“出其金银、丹漆、耕牛、战马,给军国使用”,当时的南中水利、水田稻作经济空前发展,在纵向上超过古滇,在横向上领先于其他地区。三是畜牧经济发展迅速。古老的“昆明”人是魏晋时期“东爨乌蛮”的重要族群,也是西南夷最大的游牧群体,《云南志》云:“此等部落,皆东爨乌蛮也,土多牛马。无布帛,男女悉批羊皮”,畜牧业的大规模发展使其成为南中地区的又一支柱产业。四是以井盐、矿冶、纺织为主的矿冶业、手工业、商贸业同步发展。五是“尊儒重教”。魏晋时期、爨氏大姓虽逐渐“夷化”但仍保持着汉文化尊儒重教的传统,雍、爨、李、孟四大姓氏皆设私塾重视子弟培养,爨宝子“宫宇数仞,循得其墙”入门深造。爨龙颜“稠缪七经,骞骞匪躬”。二人学成,均通过举秀才而入仕途。如今的曲靖地区仍保持着普遍重视教育的良好传统。通过上述措施,爨氏政权构筑了“西爨,白蛮也;东爨,乌蛮也。当天宝中,东北自曲、靖州西至宣威,邑落相望,牛马被野。”(新唐书·南蛮传)的盛世景象,爨龙颜曾任全国十九州宁州刺史,管辖领域达云南全境含贵州、四川的部分领域,为繁荣稳固边疆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其二是"变服从夷"的民族团结精神。爨氏是民族团结的典范。中华民族的进步历程大多是汉族同化少数民族的历程,但在西南民族发展史上,却有过两次汉族“变服从夷”融入少数民族的过程,一次是公元前280年的庄蹻入滇,《史记》“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另一次就是爨氏统治南中的400余年间,为与西南夷蛮夷之地各民族、各部落长期和睦相处,以爨氏为首的南中大姓以他们的睿智与情怀开始了漫长的夷化历程。他们脱下汉服学穿少数民族服饰,他们学说夷话、学习夷经。大姓与酋长互通婚姻结为男女姻亲,不能结为姻亲的则通过“遑耶”文化即干亲家、或“盟誓”文化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并达成利益共同体,所谓与夷至厚者谓之“百世遑耶”。在政治上接受夷族巫鬼教,以鬼主身份统治南中数百年,通过上述各种路径和方法,爨氏与魏晋时期的土著居民、部落不断融合,至东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爨族、爨人,史称“爨蛮”,截止南诏灭爨时期,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已达到空前融合的高度。《爨龙颜碑》就是南北朝时期汉文化向西南传播和云南各民族融合的历史见证,爨氏为奠定这一民族融合基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三是“始终奉中原王朝为正朔”的爱国精神。爨氏是中原的汉族大姓,自爨琛公元339年独霸南中至唐天宝年间的400年余里,身处西南边陲遥不可控的爨氏政权,虽已形成“开门节度、闭门天子”的格局,但爨氏政权从未因中原王朝战争不断,朝代更迭平凡而改元建国,一直奉中原王朝为正朔,始终维护了封建王朝的统一和多民族的团结。这在《爨宝子碑》《爨龙颜碑》《爨守中墓志铭》均有记载。爨宝子“弱冠称仁”之后,遂改革“恃远擅命”的做法,亲自入朝侍君,并与北魏道武皇帝拓跋珪开创了历史上“一国两制”的先河,即在“奉正朔”的原则下,中原王朝实行封建君主制,爨地则实行封建领主制,也就是在一个国家的主体下,同时保留着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爨宝子本人,既接受了朝廷任命的“建宁太守”,同时又保留着世袭的“振威将军”的头衔。后来爨龙颜也曾“万里归阙”,两次入仕中央王朝。在“奉正朔”思想的引领下,南中地区虽然偏远,但历经东晋、南北朝、隋唐前期,几百年间未发生大的战争和变故,这里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呈现“户口殷众、金宝富饶”的繁荣景象。 

如上所述,爨氏大姓治理南中地区的400余年里,不仅创造了这一地区人民忠贞爱国、民族团结的精神价值和蛮汉交融、和谐相处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并通过积累和引导,创建了这一区域开拓进取、吃苦耐劳、开放包容、诚实质朴、自强不息的集体人格,这种集体人格在今天的大多数滇东北人身上都有体现。因此,爨文化不仅成其为文化,并且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南边疆先进文化的代表者,她上承古滇文化,下启南诏大理文化,是祖国多民族文化中一朵靓丽的奇葩。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文化的传承不仅仅体现在文物古迹中,更植根于这一区域的人民生活习俗和生生不息的血脉之中。大小爨碑固然是爨文化留给我们的历史瑰宝,但爨氏统治南中地区400余年的历史,又岂止是两块爨碑所能诉说得清的。

知史以明鉴,查古以至今。时至今日,当我们再度研究爨文化那段尘封的历史、总结爨文化精神的时候,就是要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客观、辩证地对待那段历史,用扬弃的态度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充分挖掘激活爨文化的时代价值,增强曲靖发展的软实力。

第一,要切实增强对爨文化的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为全国独一无二的爨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和民族文化的奇葩,具有博大精深的内涵和历久弥新的无穷魅力,是曲靖文化精神的渊源和底色,也是融入曲靖人血脉的重要基因。其中蕴含的“独步南境,卓尔不群”的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精神;“变服从夷”、维护统一的开放包容、民族团结精神等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必须充分挖掘爨文化核心精神的时代价值,激发时代活力,使这些优秀的历史基因得以世代传承,永葆其青春活力和时代魅力。要通过举办爨文化论坛、爨体书法大赛、爨文化产品研发、爨文化产业打造等多种方式积极搭建平台、寻找载体,广泛阐释、宣传爨文化的核心精神,从而达到成风化雨、以文化人的目的,进一步增强对爨文化的文化自信心和自信力,并以此激励一代又一代的曲靖人为谱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曲靖篇章接续奋斗,不懈努力。

第二,要大力弘扬爨文化“独步南境,卓尔不群” 的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精神。居乱世而能自持,爨氏执掌南中400余年间,大范围革除世袭制的弊端,采取较为开明的选官、任官制,出现选贤任能、唯才是举的良好风尚,从而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使爨乡大地在中央政权无瑕顾及、举国皆乱的大环境下,依然保持“刀枪入库,马放南山,邑洛相望,民户殷实”的太平景象,依靠的正是这样一种不等不靠、不争不要,敢闯敢试、敢想敢干,自力更生的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精神。当前,曲靖正处于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处于爬坡过坎、滚石上上,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作为云南第二大城市,市委明确提出要把曲靖建成“全省经济文化强市,进入全国地级市100强”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一目标,依然任重道远。因此,更需要用这种敢闯敢试、敢想敢干的开拓创新精神,更需要用这种不等不靠、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更需要用这种赶超跨越的担当精神,激励全市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充分发扬“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精神,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勇气,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和拼劲,以“六大产业”为抓手,狠抓落实,一抓到底,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不断推进曲靖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第三,要永远坚守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爨氏在中原朝廷无力经营南中雄长云南数百年中,历十数代人始终接受中原王朝的统治,从未出现过割据称王或改元称号的现象,始终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多民族的团结,堪称中国历史上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典范。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云南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要把云南打造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要求。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维稳护边、维护民族团结的任务异常繁重。首当其冲,就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教育人民,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心同向同行。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不让一个民族兄弟掉队”。曲靖作为云南省的第二大市,世居彝、回、苗、壮、布依、水族等7个少数民族,特别是大多数少数民族同胞生活依然贫困,民族团结进步任务艰巨。当前,就是要在继承中创新,扎实开展边境长廊工程建设,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通过弘扬优秀的民族团结传统,激励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共同团结进步,使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深深扎根于各族人民心中,使各族同胞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优良传统不断发扬光大,让曲靖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为祖国的民族团结和进步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