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 翎
小米的创始人雷军曾经开玩笑:“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虽然说的是创业,但眼下,“二师兄的肉”也是随风起飞,价格确实比较高,以至于人们把买猪肉、吃排骨调侃为“炫富”行为
作为肉类消费中最大众化的品种之一,“猪粮安天下”不仅是一句俗谚,更体现出猪与粮在民生中的地位,猪与粮等同重要。要搞好国计民生,既要保障以食为天的粮食安全,也要保障好猪肉的价格与供给的稳定。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这首《猪肉颂》你可能没听过,但一提“东坡肉”,那必然恍然大悟。一代文豪苏东坡,把猪肉吃出水平、吃成经典。
而如今,由于非洲猪瘟疫情、环保措施以及周期性因素叠加等种种原因,从今年3月开始,国内的猪肉价格就出现了持续性上涨。据说广东部分地区的排骨价格一度涨到每公斤160多元,很多餐馆、快餐店的菜单是一改再改,价格一路上升,甚至不得不砍掉部分以猪为主料的饭菜。如今的猪肉价格,怕是爱吃猪肉的东坡先生,也无法再笑叹猪肉“价贱如泥土”了。
猪肉作为老百姓餐桌上必备的肉类,价格涨跌牵动民生,要让“猪粮安天下”,还需仰赖政府调控。不少地方也出台了保障供应、稳定价格的种种举措。比如贵州的铜仁市江口县,就于近日下文给各经营者,要求“白条肉每斤须在20元以内,五花肉每斤须在25元以内”“凡不按以上规定的价格执行,视为扰乱猪肉保供稳价市场,恶意哄抬物价。”第二天,该《告诫书》就因为违反《价格法》有关规定被停止收回,前后不过短短一日,可谓“短命政策”。限价虽是出自好意,却也要依法依规,尊重市场规律。猪肉涨价的背后是供不应求,就算强制性把价格压低,商家承担不起进货成本,无法保障供应,老百姓还是买不到便宜猪肉。
相比之下,南宁实行限量供应限价肉,效果就比较好。从外地调运来的冷鲜肉,价格比市场肉便宜了10%~30%,限量购买,每个市民一次只能买两斤。这个干预价格的临时措施还是挺有效的,一方面平抑了飞涨的肉价,一方面也没有损害到商家利益,同时还保障了老百姓买得到实惠的猪肉,又防止一些人趁机囤积。
当然,要让“飞上天的猪肉”落地,不能光靠外地调运冷鲜肉。要让老百姓安稳吃上猪肉,还是得从供应这头抓起。眼看年末了,每年最重要的节日——春节也快到了,这可是猪肉需求的高峰期。广西把恢复生猪生产作为第四季度的重中之重,全力抓生猪产能回复,力争第四季度全区生猪出栏500万头,对盼着肉价降价的老百姓来说,可是个大大的好消息。据报道,这500万头生猪的任务将细化分解落实到各个市,列入政府考核目标,平均每个设区市要完成40万头。生猪养殖毕竟有个周期,这个重任看着如此紧迫,还是让人有些悬着心。恢复生产,让“飞天”的猪肉价格落地,是个好事。另一个方面,鼓励复养和生产的同时,也要趁机提升产业水平,别让好不容易整改出成效的环保措施,又走了回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