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 虫
10月29日,南都记者从浙江省教育厅获悉,《浙江省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方案》)近日出台并公布了33条减负方案,拟规定小学生晚9点、初中生晚10点可经家长确认拒绝完成剩余作业。(10月30日《南方都市报》)
列出了33条的减负方案,看来一定很具体,可能也具有可操作性,如“小学生晚9点、初中生晚10点可经家长确认拒绝完成剩余作业”。但真正落实起来,可能很不容易。
作为一位初中生家长,笔者了解到的相关情况是,如今许多家长眼中的“重点中学”“重点班”,录取的当然是尖子生。这些学校学生升学率高,一是靠生源好、师资力量雄厚;二是靠大量的“补课”,当然是校内补。如今的中小学生,特别是重点学校的高中生、初中生,双休日两天,一般只有半天时间,回一趟家,见一下父母,吃一顿饭,随后回学校。小学生的双休日,当然也是带着作业回家做的;另一方面,家长也不同意孩子回家休息、睡大觉、玩电脑手机
还有不少家长安排孩子去校外补习班补课,有的安排得还很满。补课费当然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没有哪个家长不为孩子的学业操心、焦虑,直到上大学、大学毕业。
就是说,浙江省教育部门出台减负方案不难,难就难在如何落实。因为,你这个学校是减负了,你这个省是减负了,其他省不减、其他学校不减。家长就有某种危机感,生怕减负了,自家孩子学得少了,当然考试时就低分了。而我们的教育,一切都围着中考高考这根指挥棒转,一切都服从升学需要,一切都以升学为目的。所谓的素质教育,只是听起来很美。
其实,教育的另一个负担,就是家庭的经济负担。近年来,许多城市家长晒年度教育账单:教育支出超家庭收入50% 。如何降低家庭教育支出,应当也是教育减负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