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业越 通讯员 杨广娇
近五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园林绿化建设工作,大力推进 “五个一批”项目建设,并于2017年正式提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工作目标。到2018年底,我市绿地面积1537.89公顷,绿地率31.53%,绿化覆盖面积1766.25公顷,绿化覆盖率36.21%,公园绿地面积521.17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0.01m²/人;城市污水处理率91%,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各项指标均已达到国家园林城市的创建标准。
多方联动 增强工作实效
领导率先参与西岸公园、防城港园博园等城市园林造林绿化义务植树活动。各部门、各单位深入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和认捐认种活动,建设了“中越友谊林”“青年林”“人大林”“政协林”等主题绿化林。市委、市政府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拓宽融资渠道,组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和公共绿地认捐认养、开展创建园林式单位(小区)评选等活动。
加大力度,提升我市城市垃圾和污水处理能力。城区截污管网工程完成污水管道建设24.2公里,泵站10座。目前,共建成14座垃圾中转站并投入使用。2018年,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1%,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完成了排水防涝、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建立海绵城市建设储备库,编制完成三年项目滚动计划,储备建设项目83项,总投资20亿元。
因地制宜 凸显城市特色
我市在“创园”中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打造“具有边境文化、山水田园、滨海风光的宜商宜居的滨海城市”的建设要求,充分挖掘我市的英雄文化、山水文化、海洋文化等特色,将植物造景艺术融入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设计中,从而形成自身特色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如北部湾大道采用了大王椰等棕榈科植物,营造了滨海风光;金花茶大道采用了群落式植物种植,打造出亚热带园林风光。
2016年到2018年,累计投入园林绿化建设资金2.8亿元,先后建成伏波文化园、龙马明珠景区、西湾红沙环生态海堤等一批城市公园。完成东湾大道、西湾大道、红树林街、站前路、灵秀路、茶山路等一批道路的建设和绿化改造提升,基本达到建设林荫大道的既定目标。建设防城港园博园、西岸公园、蜈蚣岭公园等一批绿化项目。
全民参与 提高群众意识
我市充分利用媒体对“创园”工作进行宣传,大力组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市政道路路灯灯杆合作安装公益宣传广告牌等活动。2018年11月,在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暨推进“堤路园”项目建设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对“创园”和推进“堤路园”项目建设的情况进行通报。园林绿化主管部门领导多次参加《行风热线》栏目录制,向公众宣传“创园”情况。
强化管护 打造园林绿化精品
我市秉承园林绿化“三分建设,七分养护”的理念,认真贯彻《城市绿化条例》,并出台园林绿化的相关规范,进一步创新管养模式,建立长效机制,切实提高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专业水平,打造园林绿化精品。
我市不断加强“依法治绿”,严格落实城市“绿线管制”,建立健全建设项目绿化工程方案设计和验收管理制度,将园林绿化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综合管理执法范畴;不断强化干部队伍的在职教育培训和专业技术人才引进,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配齐配足各种园林绿化管养设备,实现绿化“建一片、活一片、管一片、成一片”的精细化管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