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 琰 梁耀力
位于光坡镇红沙蚝排上的红沙网箱养殖协会党支部,是北部湾的第一个“海上党支部”,更是“党建+扶贫”工作模式的典范。图为俯瞰党支部所在的万亩蚝排。 (港口区委宣传部提供)
▲广西宜新鸿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湾角山雁鹅养殖示范园的雁鹅正在愉快地戏水。 李林霞 摄
光坡镇栏冲村试种200亩红香米喜获丰收,村民正在忙着收割稻谷。 王怡凯 摄
当金秋的阳光洒满大地,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港口区光坡镇栏冲村13.33公顷的红香米稻田里,稻穗在阳光下随风摆动,像极了金色的海洋。
这是栏冲村于今年7月从海南引进的新品种,采取“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整合土地13.33公顷进行试种,由合作社统一提供种子、有机肥、种植技术指导,并统一进行机械化收割及回收、加工、包装和销售。而村民只需要负责简单的日常管理,不需要发愁销路。这极大地调动了村民种植的积极性,村里22户贫困户全部参与种植。
据估算,今年13.33公顷预计产量在6.5万公斤。红香米试种成功标志着光坡镇今年4月启动的山口田园产业扶贫示范园区建设迈出重要的一步。该示范园区以栏冲村山口组为核心,投入扶贫资金728.66万元,在建8个项目,扶持5个乡级示范园、村级示范点,完善道路、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这是光坡镇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项目,打好产业扶贫硬仗的一项重要举措。
今年以来,光坡镇坚持围绕“重抓产业促增收”工作思路,着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多措并举,破解产业扶贫难题,高质量助推扶贫,增加贫困户收入。
突出党建引领,培育特色产业。位于光坡镇红沙蚝排上的红沙网箱养殖协会党支部,是北部湾的第一个“海上党支部”,更是“党建+扶贫”工作模式的典范。红沙网箱养殖协会党支部成立以来,引导养殖户们走规模化共同发展道路,形成了产、供、销一体化发展格局。近年来,红沙村渔业产值每年近20亿元,这其中党建引领的带动作用功不可没。
以此为思路,光坡镇在扶贫道路上探索出了“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构建了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紧密联合体,形成了支部引领、合作社推动、群众参与的扶贫产业发展格局,改变以往合作社、农户单打独斗、单兵作战,规模小、竞争力弱等特点,走出了一条抱团式发展、共同致富的组织引领新路子。
光坡镇各村党支部因地制宜,统筹发展特色产业,指导培育发展区级“5+2”特色产业和村级“3+1”特色产业及创新产业,扶持栏冲村3户家庭农场,带动40多户贫困户发展产业,户均增加收入约6000元。据统计,全镇产业覆盖率达90%以上,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提升了组织和群众自身内生动力。
抓好政策整合,释放政策红利。一直以来,光坡镇坚持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幸福乡村建设和“一村一镇”建设等工作有机衔接,整合各方面政策及其专项资金,全力打好政策实施“组合拳”,努力实现政策实施过程精准化、争取效益最大化。
过去,因海水侵蚀海岸,沙螺寮村榄埠屯被称为“被海水驱赶的村庄”。抓住“一村一镇”建设与脱贫攻坚工作相结合的契机,该屯因地制宜,修建海堤公路,既保护村里免受海水侵蚀等地质灾害,又加快农户的海产养殖业发展,同时借助丰富的海滩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同时光坡镇强化产业政策带动,落实好产业奖补政策,以此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增强产业发展。目前,该镇贫困户申请产业奖补金额超过110万元。光坡镇还开展了红香薯增产专用肥研究,培育产业指导员23名,今年以来累计开展指导工作107次。
整合扶贫资金,确保项目实施。集中资金抓扶贫,集中扶贫资金抓项目,把钱用在刀刃上,确保资金管理到位、使用精准、不出现闲置浪费问题,这是光坡镇确保项目实施,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2019年该镇直接实施的产业项目40多个,涉及资金近600多万元,目前已完成全部项目资金的支出。
为加快推进项目的实施,制订工作方案,该镇明确了责任人,邀请上级相关部门到镇召开产业项目专题会议,专门对今年的项目实施及资金的使用进行研究和指导,统筹整合扶贫资金的使用管理,提高资金分配的科学性和使用精准度、有效性,重点扶持培育栏冲村“3+1” 特色产业发展,提升脱贫带富作用。
整合社会力量,培育龙头企业。近年来,光坡镇利用各种产业发展资金通过委托企业经营管理的方式培育龙头企业,并提高贫困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
目前光坡镇辖区内有光坡鸡龙头企业广西防城港市郑氏绿色生态养殖有限公司、雁鹅龙头企业广西宜新鸿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栏冲村雁鹅基地)、红香薯龙头企业防城港市兴港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该镇分别与以上龙头企业签订种苗购销合同,由龙头企业提供扶贫项目种苗,并做好种苗检验检疫、动物防疫、技术指导和产品回收等服务,确保产业健康发展。通过“龙头企业+养(种)殖户”的模式,进一步带动光坡镇农户扩大产业规模,增加收入。
广西宜新鸿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湾角山雁鹅养殖示范园的雁鹅,一年有3.7万多羽的产量,产值有300多万元。目前有100多户养殖户在这个模式下养殖雁鹅,农户刘德幸就是其中一户养殖户。2018年12月,刘德幸又有一批雁鹅出栏,一共有500羽,产值有2万多元。栏冲村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引导周边贫困户发展养殖雁鹅产业,刘德幸就是靠着这种发展模式和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的。
抓好产业整合,打造产业示范园。突出改变传统单一农业发展模式,以“全产业”助推“大扶贫”,这是光坡镇大力实施产业扶贫的又一思路。目前,光坡镇拥有港口区岗松产业示范区、港口区大龙口休闲农业示范区、港口区光坡镇原种光坡鸡产业示范园、港口区光坡镇雁鹅培育产业示范园、港口区金色满湖果蔬种植示范园、港口区兴港福农业示范园等一批农业示范园区,以农业示范园区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
今年以来,光坡镇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做好扶贫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今年4月启动打造的栏冲村山口田园产业扶贫示范园区更是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美丽乡村、“一村一镇”、全域旅游、全民健身等有机衔接。在完善农业特色种养、加工、销售等产业链条基础上,充分挖掘农业种养景观的观赏休闲价值,展示农耕文化,大力发展观光旅游、农事体验休闲、体育健身、农耕文创等业态,打造集农业生产、休闲观光、运动康养、农耕文创、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田园农文旅综合体,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