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维护瑶乡民族团结——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十万山派出所
防城港市新闻网-防城港日报 2019-10-14 10:25:20

□ 王 微

十万山派出所位于防城区北部、十万大山南麓的十万山瑶族乡。自2015年5月挂牌成立以来,全所民警紧紧依靠各族人民群众,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扎实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大力构建平安和谐稳定的社会治安格局,为民族团结进步、边疆巩固安宁作出了新贡献,赢得了当地党委政府和辖区各族群众的一致好评。因工作成绩突出,该所先后荣立集体三等功2次,2017年被评为全区优秀公安基层单位(全区十佳派出所)、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八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最近,又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探索“四熟工作法”

维护瑶乡和谐稳定

十万山瑶族乡成立于2013年,是广西首个由国营林场改制为乡级建制的乡,聚居着瑶、壮、汉等民族群众,总人口11624人,其中瑶族人口 4672人,占总人口的40.2%,主要是越南归侨。由于地处偏远山区,部分少数民族群众法律意识相对淡薄,在派出所成立之初,山林、土地纠纷等各种历史遗留问题较多,打架斗殴、盗、抢、黄、赌、毒等案件易发、多发。

在困难面前,年轻的十万山派出所民警、辅警没有退缩,而是在促进瑶乡社会进步和法制建设的进程中积极作为,依靠各族群众,摸索总结出“走熟辖区路、学熟辖区话、摸熟辖区数、做熟辖区情”的四熟工作法,在打击犯罪、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成绩显著。辖区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由成立之初的92分上升到2018年的97.5分,排名跃居全市各乡镇前列。自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以来,该所将瑶乡打造成为无涉黄窝点、无涉赌、无涉毒、无涉私(走私)的“四无”乡镇,为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提供了和谐的社会环境支撑。

推行“三入三定”

维护瑶乡民族团结

为响应党中央号召和自治区的工作部署,十万山瑶族乡于上个世纪80年代始接收安置越南归侨近4000人,其中绝大多数均为瑶族,再次回到祖国的怀抱、再次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对于这个特殊的群体,该所积极推进“三入三定”工作方法,深入社区村(屯)、深入治安乱点、深入基层群众,定点治安巡逻、定点结亲帮扶、定点解决瑶胞困难等工作,全力化解矛盾纠纷,做到不留死角,矛盾纠纷不上交。

2017年5月,防城区大菉镇那德村20名谢氏村民因怀疑其祖坟被双立新村村民破坏而到该村聚集闹事。双立新村为归侨侨民安置点,如不能妥善处理,将导致该村村民联合其他瑶族归侨与谢氏家族发生对峙冲突而引发群体性案(事)件,并有可能会导致该村侨民回迁,事态紧急。该所接警后,迅速赶到现场进行稳控,积极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经过多方努力,此次事件得到了妥善解决,成功消除了群体性案(事)件发生的隐患。成立至今,该所累计调解各类纠纷100余起,有效维护了瑶乡的各民族团结,市各级媒体多次予以了采访报道。

“全天候为民”服务

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针对十万山瑶族乡居民白天外出打工居多,平时没有时间办理户籍(正常上下班时间)的特点,该所借助网络,把走访群众与网上警务紧密结合,开通全天候户籍微信群,全力打造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全天候不下班的“日不落户籍室”,得到群众的广泛赞誉。该所民警还积极进村入户走访、上门服务,积极为瑶族归侨解决户籍等方面的历史遗留问题;该所民警主动帮助贫困户解决子女入户等问题,多次自筹资金,为辖区最偏远教学点的留守瑶族学生送去文具和生活用品,有效解决了留守儿童上学的后顾之忧,助推扶贫攻坚;该所视群众为亲人,大力弘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经常利用节假日到辖区敬老院和困难家庭开展慰问活动,营造了警民一家亲的鱼水情。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