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映武
“快,各地都很快,但真没有想到防城港市审批项目速度这么快!”投资过亿元的防城港中古医院管理公司的领导感慨不已。
该项目是入驻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的重要项目之一。审批时,得益于我市正在先行先试的一项商事制度改革——证照分离,进“一扇门”,递交一套材料,两个小时拿到了企业的营业执照、公章和税务备案。
“改革前,业主要跑工商、公安、税务三个部门的窗口,递交三份基本相同的材料,楼上楼下兜圈子,6天才能办完审批事项。”市市场监管局企业与个体私营经济监管科副科长何超群说。
为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我市实施“证照分离”改革,全力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切实解决“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等堵点问题,着力破解我市事中事后监管面临的突出问题,得到了自治区和广大业主的高度肯定。
锐意改革,主动作为,扎实推进“证照分离”改革
我市虽不在国务院明确的“证照分离”改革试点范围,但作为全国12个开展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地区之一,市委、市政府锐意改革,敢于担当,主动作为,积极谋划推进“证照分离”试点改革工作,要求市审改办、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联动,全力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工作。
一是统筹协调,有效落实。 先后3次组织召开全市商事制度改革部门联席会议,明确各部门在商事制度改革中的工作职责,促进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指导和督促各职能部门做好商事制度改革的工作落实。
二是勇于创新,大胆探索。借鉴吸收上海浦东、广州南沙等改革试点经验,在改革试点中坚持依法推进,不等不靠,侧重对审批服务方式进行改革,采取压减办理时限、精简申请材料、优化审批作业流程、实行“容缺受理”等方式让企业能真正感受到改革的实惠。
三是把握重点,提速增效。推行“一个大厅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一个窗口收费”的“四个一”行政审批工作新机制,做到了审批事项、审批职能、审批人员“三集中”,精简优化2254个审批环节,平均审批时限压缩至10.48个工作日,60.65%的事项授权科长审批办结。
创新监管 联合惩戒,破解事中事后监管难题
先后召开联席会议重点研究“先照后证”事中事后监管、“双随机、一公开”等内容,形成了政府统筹协调,部门各司其职,全市合力推进的良好工作格局。
出台《防城港市政府部门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清单涉及了42个部门324项随机抽查事项,进一步明确各单位检查项目、主体、依据、内容、方式。
以商改办名义收集各监管执法部门双随机抽查计划,科学选取对同一市场主体的多个检查事项。制定了2018年旅游市场和粮食市场的联合抽查计划,并于9月6日启动跨部门联合抽查,共检查了粮食生产经营企业和旅行社企业20多户,避免因多头抽查对企业的打扰,缩减行政成本,提高执法效能。
强化应用,注重结果,着力打造信用监管新格局
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广西)为依托,在随机抽查工作中,将抽查结果纳入市场主体信用记录,并实施联合惩戒。对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黑名单”的企业,在政府采购、办理银行贷款、授予荣誉称号、申请驰(著)名商标、申请“守重企业”公示、企业申请上市等受到限制,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局面。联合惩戒的组织实施,进一步增强了市场主体遵规守法的责任意识、自律意识,警醒企业主动修复自身信用记录。
截至目前,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共将7020户不按规定履行年报信息公示义务的企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向社会公示,并对这些企业执行法定代表人任职限制,对365户失信被执行企业、18户海关失信认证企业、4户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42户涉金融领域失信的法定代表人、53失信被执行人(自然人)进行任职限制。全市“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信用监管格局初见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