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生态保护与修复让港城越来越美
防城港市新闻网—防城港日报 2019-09-28 11:06:24

“我每每开车经过渔洲坪,远远望去一大片绿色的红树林,生机勃勃,看上去赏心悦目。”市民覃女士告诉记者,她在东湾工业区附近工作,每天上下班都会经过渔洲坪红树林。“每天都能欣赏到越来越美的生态风景,上班心情都跟着越来越不错。” 覃女士说。

生态越来越好、环境越来越美,是群众的共同感受。这与我市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探索实践密不可分。近年来,我市坚持生态修复与生态建设并重,扎实有序推进沿海生态保护与恢复工作,努力提升我市绿水青山的“颜值”,做大金山银山的“价值”,使“城在海中、海在城中”生态海湾城市特色更加凸显,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提供强有力生态支撑。

在美丽港城,沿海湿地、红树林与公众朝夕相伴,不仅美化了环境,为城市增添了生机,红树林本身也成为我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据了解,我市现有红树林2390.2公顷,主要分布在北仑河口、东湾、西湾、珍珠港及茅岭江口,以北仑河保护区1274公顷和港口渔洲城连片334公顷的“城市”红树林为最大连片。

近年来,我市大力开展沿海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既关注于眼前,更着眼于未来。我市把红树林保护建设纳入全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先后制定出台了《防城港市海洋功能区划》( 2011-2020)、《防城港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划》(2011-2020)、《防城港市近岸海域环境保护工作方案》、《防城江、北仑河环境保护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等包含保护红树林及其生态系统在内的规范性文件,红树林的管理与保护日益科学规范。

同时,我市通过开展环境教育、典型生态保护示范项目推广等活动,不断提高公众保护红树林意识,引导公众自觉参与红树林生态保护和建设,为红树林保护工作创造良好氛围。此外,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少年红树林科普教育培训基地还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红树林保护科普教育,让生态保护意识深入人心。团防城港市委、妇联、环保、教育、林业、国土等部门在世界环境日、海洋日、地球日等多次举办环保志愿者种植红树林活动,为红树林的保护工作吸收更多有益力量。

经过中央环保督察和国家海洋专项督察,我市林业部门加快推进北仑河口保护区确界工作,加大对红树林保护区的巡护,定期进行检测,并对进入保护区的养殖活动加以清理。目前,我市已成为候鸟的重要繁殖地和迁徙停歇地。为加强候鸟保护,市林业部门积极组织开展保护候鸟专项行动,清除捕鸟网,严厉打击捕猎候鸟的不法行为。

为了更好地保护沿海湿地和红树林,市林业部门不断强化近岸海域生态环境保护,在规划建设项目时,尽量不侵占红树林及适宜红树林生长的海域,为恢复红树林资源预留发展空间。同时,努力提高周边乡镇、村屯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提高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能力。组织有关专家开展红树林培育研究,探索出适合我市红树林造林的树种和方法,为发展红树林提供科技支撑。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